极端组织:新变化、新布局、新路数

2024-05-02 07:49:45 来源: 《环球》杂志

3月23日,人们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前祈祷

文/李琦

编辑/吴美娜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检方4月12日说,3名青少年涉嫌策划恐怖袭击,已被警方逮捕。被捕青少年为两名女孩和一名男孩,年龄十五六岁,居住在北威州不同区域。检方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涉嫌策划一起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式的恐怖袭击。

  北威州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据德国媒体报道,3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厅袭击事件发生后,德安全部门认为德国遭遇“伊斯兰国”恐怖分子袭击的危险性“极高”。北威州内政部长赫伯特·罗伊尔说,北威州随时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靶子”。

  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100天,法国总理阿塔尔3月24日晚宣布,鉴于法国面临的恐怖袭击威胁上升,法国将反恐安全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

  一段时间以来,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表明在地区冲突持续的大环境下,恐怖主义活动并未偃旗息鼓,反而在一些地区卷土重来。极端组织正在展开一些新布局、采取一些新路数,恐怖袭击使国际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受全球安全形势刺激

  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与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尤其是地区安全热点问题的变化。从当前看,无论是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还是外溢效应明显的巴以冲突,都对恐怖主义态势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造成的安全真空和粮食危机,大国反恐战略的转变以及巴以冲突引发或加剧的民族宗教矛盾等,都不同程度助长了国际恐怖势力的气焰。

  一定程度上,恐怖活动目前处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建立的所谓“哈里发国”覆灭后的一个“回潮”期。

  与此同时,在地缘政治竞争激烈的当下,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夹带私货,也让国际反恐合作陷入困境。

  2022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发布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延续了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反恐让位于大国竞争的态势,将恐怖主义同气候与能源安全、大流行病和生物防御、粮食安全、军控与核不扩散等一起列为需“合作应对的共同挑战”,置于大国竞争之后。

  在此战略指导下,美国收缩全球反恐布局,以超视距空袭、向有关国家提供情报等非接触方式打击极端组织。作为大国,美国的合作反恐意愿减弱,反恐动力不足。

  2023年6月,美国对外公开发布的解密版《美国国际反恐政策备忘录》也证实了美国在未来将扮演的反恐角色——将反恐目标尽可能缩小至本土防御为主。这既不利于全球反恐合作,同时给了极端组织可乘之机。

组织形态悄然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组织正谋求“复兴”,导致全球恐袭事件增多、烈度增强。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成员多达5000至7000人,其中约一半是武装人员。2023年全年,该组织在叙境内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同比增长4%,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呈逐年增多的态势。

  在袭击对象的选择上,“伊斯兰国”将重点转向军警人员,以造成更大影响。同时,该组织发动暴恐袭击的烈度也在上升。2023年2月,“伊斯兰国”极端分子在叙利亚霍姆斯东部沙漠中的一次袭击,导致53名正在采摘松露的平民丧生。整个松露采摘季(2月至4月),共有206名平民被该组织杀害。

  “伊斯兰国”还设法“营救”被关押在监狱中的武装人员,以此扩充组织人员并彰显自身能力。该组织极端分子曾于2022年1月20日在叙利亚哈塞克省首府哈塞克市一所监狱外引爆装有炸弹的汽车,炸毁监狱大门后协助多名“伊斯兰国”囚犯越狱。在袭击中,他们挟持700名儿童作为肉盾,与看守僵持多日。此外,联合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伊斯兰国”试图推行“哈里发幼崽”计划,即在叙利亚东部的沙漠中,利用从难民营裹挟来的青少年进行组织扩充。

  从地区层面看,极端组织正加速向反恐能力较差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各地分支逐渐发展壮大。这其中,在南亚,“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未稳之际,与其他恐怖组织合作,招募对政局不满的人员,不断扩充实力,企图以阿富汗为中心将南亚和中亚连成一片,近期该组织异常活跃,主动“认领”各类袭击事件。

  在非洲,从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变身”而来的“伊斯兰国”分支“伊斯兰国西非省”“伊斯兰国中非省”等迅速壮大,其接受“伊斯兰国”总部的资金、武器和人员援助。“伊斯兰国西非省”在尼日利亚、乍得,“大撒哈拉伊斯兰国”在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实施的恐袭事件持续增加。此外,大量曾经的“伊斯兰国”战斗人员不断流窜,使非洲地区成为了新的恐怖主义“风暴中心”。

  另外,“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近来也异常活跃。其已经在也门东南部建立起局部的地方政权,并通过提供安全和服务扩大民意基础,广泛收买人心,目的在于强化自身“政府”属性,通过不断“洗白”谋求政治合法化。

大量运用社交媒体和新技术

  更具时代色彩的是,极端组织利用地区冲突制造矛盾,不断在网络空间掀起极端思想传播的高潮。去年10月爆发的巴以冲突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激进化现象,全球恐怖主义抬头之势更加明显。极端组织借助巴以冲突开展极端思想宣传,以挑起仇恨,招募人员,甚至以资助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为借口开展暴恐融资。

  比如,“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就以冲突为由,在全球范围煽动独狼式恐怖袭击,并恢复散播极端思想的杂志的出版,发布对组织头目的采访,在宣传方面加强与“基地”组织的协同等。

  当前,社交媒体使个人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有关冲突的最新情况,惨烈的画面在极端组织的宣传渲染下更容易挑起种族、宗教矛盾,这也导致西方仇恨犯罪激增,为极端组织的卷土重来提供土壤,使冲突地区域内外力量围绕反恐的矛盾斗争进一步加剧。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极端组织企图利用新兴技术和装备策划恐袭事件的图谋愈发强烈。一些极端组织不断尝试将新技术和新装备用于恐怖袭击,多种“科技与狠活”加持下,极端组织策划和发动恐袭变得更不易被察觉。比如,加密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暗网的存在,使组织成员预谋策划恐袭更难被监测;恐怖组织在暴恐融资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加密货币和虚拟货币,暴恐资金链更难被斩断;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交通、医疗、工业等众多行业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这种变化在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将给极端组织提供机会,极端组织目前正在寻求通过侵入网络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和攻击的技术,例如攻击医疗设备、无人驾驶汽车、危险行业的智能化设备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现实世界人们的生命安全。

加大联合反恐力度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下的反恐难局,国际社会该怎么办?需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力?

  目前看来,更要强调全球合作仍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必由之路。恐怖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不少国家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对这一人类社会的公敌,合力打击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目标上,注重标本兼治。军事打击只能治标,去极端化和共同发展才能治本。这方面,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反恐理念,特别是《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共同安全,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反恐需要和安全关切,坚持联合国在反恐国际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为国际反恐合作指明了方向。

  范围上,重视打击与恐怖主义相关联的跨境犯罪,如跨境贩毒、走私军火(特别是轻武器和小武器)、洗钱、核生化材料走私等。

  手段上,加快建立全球网络规范和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以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蔓延和消除人工智能被恐怖组织利用的风险;以反恐技术援助、情报共享等方式,加强相关国家的反恐能力,帮助相关国家切断恐怖主义融资渠道。

  (作者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涉外安保学院境外安全风险管理教研室主任、国家安全战略与反恐怖研究中心研究员)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