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地下见证德国历史

2024-05-17 07:21:23 来源: 《环球》杂志

参观者坐在德国汉堡埃普多夫地区旧时的防空洞里参加媒体活动

文/《环球》杂志记者 王自强(发自柏林)

编辑/胡艳芬

  “柏林的地表只是这座城市可见的部分,它的地下则像一块满是孔洞的瑞士奶酪。在宽阔的广场和街道的下方,荒废的隧道和秘密通道默默沉睡着,它们是柏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见证者。”柏林官方网站如是写道。

  二战、冷战、东西德分裂……当代历史上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在柏林地底下留下了深刻印记。另外,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首都,柏林今日的污水处理系统、地铁系统和地下管道往往具有百年历史,同样记录了这座城市发展、被破坏和重建的历程。

  在柏林米特区的健康泉(音译“格松特布鲁嫩”)地铁站旁边,有一家“柏林地下世界”博物馆,它由同名协会开设,协会总部也位于此地,其工作宗旨是保护曾经的地下设施,防止它们继续遭到破坏或填埋,并将其打造成可供参观的景点。探索柏林地下世界的旅程,就从这里开始。

特殊展馆

  1997年成立后,柏林地下世界协会积极研究、记录和维护着柏林地下设施,并向公众开放。

  协会至今参与恢复了十余项地下设施,提供8条导览行程,包括“黑暗世界”“从高射炮塔到瓦砾废墟”“冷战下的地铁及防空洞”“德国第一条地铁隧道”和“从地下走向自由”等主题。

  这些行程分别呈现二战时期炸弹空袭下的柏林平民生活,揭秘战争留下的废墟以及纳粹军官的日常,展示西柏林居民如何应对核战威胁,介绍19世纪末德国修建的第一条电车隧道先后充当工厂货运线路、军火库和防空洞的历史,以及讲述东柏林居民挖掘地道冒险前往西柏林的故事。

  “柏林地下世界”即第一条导览路线。虽然运营方和参观者都称其为博物馆,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有着显著不同。相较于将史料展现在玻璃柜中的室内展出,该展览取材于现实,直接设在曾经的二战掩体内,给参观者很强的真实感。人们走进十几米深的地下,沿着逃生线路挪步前进,亲身体验掩体内的黑暗和压抑,感受战时民众的无助和绝望。边走在地底世界,边倾听导览员讲解,耳闻目睹,历史便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行文字,而是无数人的真实生活呈现。

  除了展览形式特殊,协会对这些古迹的保护措施以及它本身的运作方式,同样值得借鉴。很多导览线路由于长期荒废,修缮不仅难度大,成本也高。为保护文物,博物馆内部禁止拍照,更不得用手触碰交互展品之外的任何物品。协会是非营利组织,门票收入除了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均用在地下历史与建筑的保存和研究上。

不合格的战时掩体

  出健康泉地铁站,走几步就是博物馆的售票处。然而,参观者在购票后要再次进入地铁,才能进入博物馆——博物馆设在二战时期的掩体内,而掩体建在地铁站的墙壁里。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曾听说过这座博物馆,也没有兴致了解车站旁的售票处是做什么的,那么即使他无数次在楼梯转角处经过博物馆门口,也不会知道,在这扇绿松石色的铁门之后,曾是无数战争难民的临时栖身之所。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真正的掩体(墙壁厚度应在1米以上),它的墙壁厚度仅有60至80厘米。纳粹军队在战争初期曾一度占据上风,在纳粹宣传里,掩体没有必要存在。后来战火蔓延至本土,纳粹高层不得不临时采取措施,将地铁站用作防御设施。很多来此避难的妇孺并不知道这并非合格的掩体,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掩体内外几乎是两个世界。外面是柏林春意渐浓万物复苏,里边则是裹挟着沉重历史感的湿冷空气。掩体内幽暗凄清的氛围让人仿佛瞬间置身二战,与地铁内两相对比,颇有时空交错的混乱感。

  导览员介绍说,掩体共4层,总面积1200平方米,原本设计可容纳1400人。然而空袭来临时,平民争相涌入,最多时容纳了超过3000人。掩体内壁涂有荧光剂,人在关灯后也能大致看清室内;为了防止暖色灯光被高空的敌人发现,掩体出口处特意使用了蓝色光。掩体内没有通风和取暖系统,每个人要遵守呼吸份额,冬天时温度会降至零下20摄氏度,条件之艰苦可见一斑。

  战争中,这里曾挤满担惊受怕、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德国平民,令人唏嘘。

发现散失于地下的遗迹

  事实上,柏林的地下世界还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景观仍待人们重新发现。

  以协会的展览为例:开设之初,它仅有很少几条导览线路。“德国第一条地铁隧道”项目2017年才向公众开放,在此之前它经历了被长期遗忘和重新发现的历程。该隧道由德国通用电气公司修建,于1897年通车,原本是用来运输物料和工人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先后被用来生产弹药以及充当防空洞。

在德国首都柏林,参观者在地下档案展览馆内观看展出的历史资料

  1984年,通用电气公司关闭在柏林的工厂,这条隧道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公司本身也于1999年被戴姆勒收购。直至30多年后,它才被柏林地下世界协会发现。协会成员抽空了隧道内1米多深的废水,翻修了320米长的隧道内壁,并将其纳入导览路线。

  今天,人们在修建住宅和公园的过程中,仍会不时发现一些散失于地下的遗迹,主要就是那段特殊时期东柏林居民私自挖掘的前往西柏林的地道。去年8月,柏林贝尔瑙大街26号在给新规划建筑打地基时,发现了一条长约80米的潜逃通道,其中有13米依然保存完好。贝尔瑙大街曾紧邻柏林墙,截至目前,人们在附近共找到11条地道,但只有3条真正帮助了挖掘者前往西柏林。

  柏林地下世界协会主席迪特马尔·阿诺德多年来深耕该主题,他与人合著有《从地下走向自由》一书。现在,随着更多遗迹重见天日,他不得不多次修订和补充材料。

  这个过程中,协会也逐渐壮大。目前,协会已有约130名工作人员和540多名成员。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地下导览项目非常受欢迎,门票几乎每天都会售空。她说:“人们想从地下认识柏林,或许是因为这个城市地表上的变化太快了。”

  是的,柏林地表上的多元文化体验让人流连忘返,它地下的岁月史书也同样值得人们认真阅读。博物馆入口的上方,写有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的一句名言:“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