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命归何处?

2024-08-01 07:07:36 来源: 《环球》杂志

2023年4月22日,瑞典全国近20 个城市举行活动,抗议在瑞典举行大规模国际军事演习、反对瑞典加入北约。

人们手持标语牌和横幅,上面写着“对北约说不”“停止‘极光23’”等抗议字样。“极光23”演习指的是当时在瑞典举

文/李海东

编辑/吴美娜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于7月9日至11日在华盛顿召开纪念其成立75周年的峰会,就该组织性质、面临挑战及未来行动方向等诸多关键议题作出定位、判断和规划。

  峰会期间,北约各国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援助,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且渲染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多国人士批评此次北约峰会鼓吹对抗、破坏和平,美国及其盟友将俄乌冲突当作一桩生意,把峰会“变成了一场军火拍卖会”。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北约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刚刚结束、大国关系和全球地缘政治更趋紧张背景下,该如何看待此次北约峰会在其历史演变中的影响?如何认识和判断北约在国际秩序与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75岁高龄的北约,未来将去往何处?

三个“不变”

  庆祝成立75周年的峰会,没有带来一个让世界感到安全和自身更富活力的北约,相反,峰会及其发布的宣言表明,北约依然保持了服务于冷战需要和制造新冷战的既有“核心功能”,仍旧是那个制造安全分裂和集团对抗的组织。

  其一,北约作为美欧军事联盟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美英等国1948年酝酿筹建北约时,是以构建美欧军事联盟为目标而推进的。存在清晰界定的敌人,是北约存在、发展与自我巩固的前提和根本动力。尽管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内部严重分裂的冲击,但以军事为主全面遏制苏联,始终是整个冷战时期北约在欧洲存在和强化功能的最关键缘由。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经历了两大阶段——因目标敌人的模糊不定而自身存在备受质疑的徘徊期、以明确的大国为敌人的再次膨胀发展期。

  实际上,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处于“使命困境”时,北约也通过制造和煽动危机来凸显它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北约卷入波黑冲突并对科索沃进行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长达78天的空袭,强力彰显其存在和能力。

  进入21世纪,北约功能再次回归大国地缘政治角逐的老路,其在欧洲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政策,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并延宕至今。北约固有军事联盟功能的持续强化,意味着北约不会带来持久和平,而只会导致激烈冲突和对抗。

  其二,北约作为美国控制欧洲盟国和塑造体现美国主导地位的功能没有变。北约建立之初,就体现出欧洲盟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以及为美国所操控的特征。欧洲相当数量的北约盟国,选择服务于美国谋霸权的战略诉求,而非谋自身战略自主的政策,这鲜明揭示出北约内部美欧关系固有的不平等性。

  此次峰会上北约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立场表明,北约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政治解决的方案,相反会继续激化冲突,最大化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这当中,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逐渐将成为援助乌克兰的主要方。北约作为维系美国霸权和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功能更加凸显。

7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北约峰会的领导人参加合影仪式

  其三,北约削弱联合国在国际安全架构中核心地位的方向没有改变。创立北约的《北大西洋公约》文本中有五处强调了联合国的重要性,并宣扬将北约建立的合法性与功能发挥的正当性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相关条款基础之上。界定北约集体防务核心使命的第五条款,更被明确是源自联合国宪章第51款。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服务并推进联合国的使命,但观察北约成立后的实际行动,其却在持续削弱、边缘化联合国,并意图在全球安全架构构建中渐趋取代联合国。

  冷战结束后,北约为确立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主导地位,1999年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8天的空袭,2011年违反联合国相关决议精神,对利比亚实施了以政权变更为目的的军事干预。

  在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中,北约不是按照联合国宪章原则精神劝和促谈,降温止战,而是以集团对抗的逻辑,拱火浇油,裹挟他国选边站队。其对联合国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功利主义立场备受世人诟病。言行不一已成为当前北约演进中的突出特征。

  北约峰会反映出的三个重大“不变”,揭示出北约尽管历经不同发展阶段,但依然是新冷战工具的本色,也预示未来北约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和方向。北约具体行动会有变化,但其信守以制造对抗强化自身功能的理念很难改变。

持续加深全球安全撕裂

  此次峰会指出了北约自身变化的主要领域和大致方向,概言之,主要有三个方面——成员国增加、行动区域扩大、自我赋能的领域拓宽。

  北约通过不断扩员持续强化其军事联盟性质。北约由1949年创建时的12个成员国发展为当前的32个成员国,一直推行不停止扩员的“门户开放”政策,未来也仍将吸纳新成员国。

  扩员曾使北约由专注于西欧安全转变为主导整个欧洲安全,当前推进的扩员则表明北约存在向欧洲以远区域延伸北约制度架构的现实冲动。历史上,北约扩员始终伴随着危机和冲突,制造了欧洲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大分裂和大对抗,这反复印证北约巩固军事联盟性质的最根本举措,就是扩员。

  截至目前北约发展出的各种主要服务于扩员的伙伴关系计划,已构成使北约成为泛欧安全组织的基础,这使得欧洲既有的、真正具有包容性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或其他类似机制,难以切实发挥克服欧洲分裂和实现泛欧安全融合的作用。北约推进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则使其逐渐呈现排挤其他区域安全组织,以及削弱联合国在全球安全中核心作用的态势。

  此次峰会强调发展北约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意味着北约将会强力推进以扩员为核心的制度化扩展进程。北约持续扩员,既压缩了欧洲及其他区域构建富有活力安全架构的空间,也对全球安全的良性构建造成损害。

  当前,北约的军事功能已远远超出其公约文本规定的集体防卫范畴,转变为为谋求美西方霸权而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军事组织。在过去30余年,北约着力发展所谓“域外使命”行动,逐渐将范围从北约成员国之外的欧洲,拓展至亚洲、非洲等全球区域。北约早已不再满足于通过在北约区域之内,而是极力寻求通过在北约区域之外的行动加强其军事功能。

  这些军事行动往往带有强烈的干涉他国内政和实现政权更迭的特征,北约在阿富汗和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无不如此。此过程往往又是北约在漠视或扭曲联合国相关决议的过程中推动的。此次峰会上,北约就针对在中东北非、北极地区以及亚太区域议题上发挥作用进行协调,搞乱相关地区将会是北约接下来的行动目标。可以说,北约已经成为破坏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核心地位和引发区域或他国动荡的乱源。

  此外,北约已经并正继续将包括科技、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本应惠及世界各国的合作性议题,予以自我赋能的武器化处理,使之成为热衷大国地缘政治角逐的助推器。

  人工智能、量子和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正革命性地推进着全球力量格局和军事能力构成的巨大变革;气候变化带来的能源革命和能源安全问题,助推全球新经济形态和军队能源转型的出现;海洋和陆地等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日益将世界更紧密联结在一起。然而,北约峰会和其2022年战略新概念等活动和重要文件等都表明,北约要将以上各要素纳入到针对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继而加强军力建设的范畴之内加以处理。北约将联盟化的理念贯穿于处理涵盖科技、环境安全和经贸等广泛议题之中,直接导致本该促进各国共同进步的全球化进程出现裂变和阵营化的可悲现实。

全球化的北约?NO

  北约宣称打造“360度的处理安全”的方法,但这种庞杂综合的自我定位对其本身而言何尝不是种负担?未来,北约在诸多领域的过度行动带来的,将会是一个衰败而非强盛的北约。

  加剧乌克兰危机的种种行动,严重影响北约未来走向。峰会关于北约继续援助乌克兰以在军事上完全打败俄罗斯的立场,实则是为俄乌冲突拱火。这使得欧洲成员国对冲突的灾难性前景更加担忧,峰会试图达成从成员国内部凝聚抗俄共识的意图最终落空。乌克兰危机的急剧恶化最终结果很可能不是会巩固北约地位,而是会导致北约内部分裂加剧。

  峰会展示北约“亚太化”的努力恐难遂愿。北约不断强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的军事联系,并试图通过激化或煽动亚太地区发生新动荡来加强其在亚太的行动能力,这已引起亚太国家的警觉与抵制。享有数十年稳定与繁荣的亚太国家,普遍不愿意出现欧洲那样的大分裂和大冲突悲剧。北约推进“亚太化”的图谋很可能最终失败。

  北约峰会以明确的价值观标准界定中俄等国为其最大威胁或挑战,这意味着北约不仅热衷搞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更痴迷对与西方价值观不同国家的对抗。然而,北约这种以价值观划线、挑动阵营对抗的做法,与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必然引起更多国家的反对,也不能成功。

  客观上,存在了75年的北约没有给欧洲带来真正的安全,相反,欧洲的分裂和对立在加深。北约持续扩员和强化其功能,谋求确立一个边缘化联合国而由北约主导全球安全的架构,这是对世界和平的真正威胁。所有珍惜、热爱和平的国家,都应对北约给全球安全带来的灾难性前景保持警觉,并坚决抵制。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