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版《我不是潘金莲》诞生记

2024-08-26 07:10:54 来源: 《环球》杂志

7月11日,俄罗斯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进行内部预演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恺(发自莫斯科)

编辑/刘娟娟

  “这是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第一次邀请中国导演上演中国作家的戏剧作品。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任务,我希望能以最佳的方式完成它。”7月的一天,俄罗斯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民族剧院小剧场完成内部预演后,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丁一滕接受了《环球》杂志记者的采访。

  与中俄制作团队人员一起,他仔细观看了俄罗斯演员近两个小时的表演,用掌声感谢他们的演出。俄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准备工作从5月开始,7月进入布景、服装准备等最后阶段,计划于9月在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首演。

  为了这次首演,丁一滕一直忙碌着。俄罗斯戏剧界认为,邀请中国最“先锋”的戏剧导演之一来俄罗斯,是两家知名剧院合作的一次“有趣”尝试,也是两国戏剧文化交流互鉴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新锐导演来到俄罗斯舞台

  32岁的丁一滕被称为中国新锐戏剧导演,擅长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并由此独辟蹊径自创出“新程式戏剧”,其显著特点是把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精髓与西方当代戏剧表演训练方法相融合,通过对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技巧进行改造,形成当代戏剧表演新概念。他执导的作品参加过英国、法国、丹麦、波兰、罗马尼亚、巴西及中国国内的戏剧节。

  民族剧院艺术副总监奥克萨娜·叶夫列缅科对记者说,找到这样的导演并不容易。“丁一滕身上集合了一个首次在民族剧院执导话剧的导演应有的一切素质。他真实、独特,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戏剧语言。而且,他年轻、活力四射,对俄罗斯心理戏剧有很多思考,是一位混合了不同戏剧传统的导演。”2023年10月至11月间,叶夫列缅科曾多次到访中国,就戏剧创作和艺术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一向以与世界最耀眼的“明星”导演合作而闻名,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合作,俄方认为是一项真正的开创性事业。叶夫列缅科坦言,俄戏剧界对中国当代戏剧界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民族剧院决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将收获全新的能量。我们很清楚,我们必须转向中国,真正发现新作品、新想法、新事物。”

  作为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崇拜者,丁一滕认为接受俄方邀请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他坚信戏剧交流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相互了解。“这一合作提议恰逢中俄互办文化年和两国建交75周年,这使得这次合作的意义更加重要。”

导演丁一滕(右二)和演员们在俄罗斯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排练中

  丁一滕在俄罗斯的首部作品选择了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作品讲述了一个朴实的乡村妇女李雪莲想要证明跟前夫秦玉河是假离婚,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于是走上了二十年告状路,经历了一系列“荒诞”的事情。

  据丁一滕介绍,他执导的中国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前两年已在中国上演。俄罗斯公众对这部剧有何评价,对他而言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另外,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已被翻译成俄文,因此可以立即开工创作俄版话剧。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针对俄罗斯演员和观众对剧本进行改编,加入了很多俄式笑话,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选择的是喜剧类型,因为喜剧更容易理解。我相信俄罗斯观众能够理解这部作品,因为它讲述的是普世主题,比如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在丁一滕看来,《我不是潘金莲》的主角李雪莲在某些方面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很相似。

两种戏剧传统和文化的融合

  俄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女主角由俄罗斯知名演员玛丽亚·斯莫利尼科娃饰演,她因参演电影《斯大林格勒》被中国观众所知。在与《环球》杂志记者交谈中,她坦承,接触《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剧之前,她对中国戏剧几乎一无所知,参演这部戏剧,使她有机会走进中国的戏剧世界,“这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这好比你伸出手,然后握手,用眼睛凝视它,慢慢了解,进而欣赏,再而接受其中的精华。有机会在民族剧院亲身体验文化、思想、哲学的交流,真是太棒了,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丁一滕指导下,对中国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整个排练过程的基础。该剧创作过程中,俄罗斯演员们掌握了中国传统化妆艺术、京剧人物的舞台动作,甚至还接触了川剧“变脸”艺术。

  正如斯莫利尼科娃所说,每次排练都以一个小时的“中国式”热身开始,演员们一直练习包括云手在内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我们开始‘吸收’中国哲学,我们一开始似乎无法掌握这些动作,因为手臂必须做到平行,腿的动作应该这样,”她一边演示一边对记者说,“一切都应该符合规范,但后来我们进入了这个美妙的世界。这对表演很有帮助。”

  为了解中国文化,斯莫利尼科娃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导演的《苏堤春晓》等中国戏剧剧目,甚至开始阅读《论语》。如何饰演李雪莲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排练以及与丁一滕导演的交流中。“他的信任、耐心让我感到非常踏实,很高兴能够与他合作。丁一滕是一名出色的导演。通过参演这部剧,我认为我不仅作为一名演员,而且作为一个人也收获了成长。这非常宝贵。中国的智慧渗透到我的内心,现在将永远伴随着我。”斯莫利尼科娃微笑着说。

  谈及与俄罗斯演员们的合作,丁一滕高度赞赏他们的表演技巧、适应角色和即兴创作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主动性。他也试图与俄罗斯演员分享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我年轻时就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契诃夫、瓦赫坦戈夫等俄国大师的戏剧作品。但在俄罗斯,人们对中国戏剧知之甚少。我给俄罗斯演员们看了几部中国戏剧作品,包括昆曲。他们对中国戏剧的技艺感到惊讶。对他们来说,这是新鲜和令人兴奋的,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沉浸其中。现在他们对中国的生活、中国人的情感都有了更多了解,也更懂得如何在舞台上表达出来。”

  叶夫列缅科补充说,俄罗斯演员们并没有被赋予扮演“中国人”的任务,同样也没有上演一部纯粹中国话剧的任务,尽管该剧包含许多中国传统元素,例如潘金莲的京剧形象,导演和演员们设法在中国传统戏剧和俄罗斯心理戏剧之间找到平衡。“我认为我们挖掘了一些新的程式。当然,每个导演在排练过程中都会提供他自己的东西、分享他的经验,以便融合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戏剧教学系统。他自己决定如何与艺术家、技术和舞台设计团队一起打造一个戏剧世界。”

中国戏剧的象征性与隐喻性

  对该剧的布景,丁一滕邀请了中国顶尖的舞美设计师之一、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他保持了中国戏剧的象征性传统,使用的道具非常少。

  俄版《我不是潘金莲》剧中,几乎整个舞台都被一个巨大的倒置的锅所占据。俄罗斯演员们沿着这个既有点像沙漠星球,又有点像黑色大石头的半球形装置绕圈移动,让观众参与到时间的循环中。随着表演的进行,场景不停变换,将观众带到不同的时空。刘科栋解释说,他试图创造一个能引发思考的布景:这象征着什么?

  倒置的锅在中国文化中有多层象征意象。锅象征着食物和日常生活。锅翻过来意味着生活被颠覆、离婚或某种关系的结束,甚至死亡。李雪莲的故事从离婚开始,为了上访,她放弃了正常的生活。这个设计或许还有另一个隐喻含义:倒置的锅暗示女主人公不想背这个锅。

  舞台设计的第二个重要元素是安装在舞台角落的一面大圆镜。它是女性气质和美丽的象征,也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它反映了女主角的希望和恐惧,她在里面看到的是“潘金莲”而不是她自己……“我们用象征和隐喻的空间让这个荒诞的故事变得更容易理解。一开始俄罗斯演员会有疑问,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在布景中看到一些新的、现代的东西,最终,他们欣赏中国艺术家的意图,并且非常尊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刘科栋解释道。

  该剧的创作者们相信他们创作了一个非常具有感性、喜剧性但同时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叶夫列缅科说,“这部剧有很多层次。感谢中国哲学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TA的人生道路的意义是什么?话剧的结尾还引入了孔子关于这个话题的哲学格言。在我看来,这部剧成功讲述了一个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内涵的故事。”

与中国重大合作的开始

  “这部剧汇集了许多出色的俄罗斯艺术家,他们当然保留了俄罗斯戏剧的传统,但同时又以一些全新的视角对故事进行阐述。”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院长娜塔莉亚·马祖尔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她强调,民族剧院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实验剧院,在尝试新的流派、发现新的导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乐于与观众分享这些新发现。

  据她介绍,与丁一滕导演的合作是民族剧院与中国戏剧界之间重大合作的开始。今年6月,民族剧院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北京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就中俄戏剧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希望通过合作开启两国在戏剧领域业务合作的新未来。

  马祖尔表示,2025年春季,莫斯科知名剧院计划大规模赴华巡演,接着10月在莫斯科举办大型中国艺术节。“我们将把中国戏剧的最新剧目带到莫斯科。届时还将有大型的文学交流活动,我们将邀请中国的著名作家参与。此外,还将举办一个关于俄中文化交流的专题研讨会。”

  在马祖尔看来,俄罗斯现在流行的“向东转”是大势所趋,俄罗斯很早以前就对中国及其戏剧文化产生了兴趣——证明这一点的事实是,俄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首演门票,在开售几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