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靖国神社“游就馆”的洗脑术

2024-08-28 07:12:49 来源:

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百人群像

文/程新

编辑/胡艳芬 实习生 李学佳

  东京都九段下地铁、日本武道馆的斜对面,就是供奉着侵华日军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神社前殿旁边,便是二战前日本最大的国立军事博物馆——游就馆。

  游就馆这个名字源于中国儒学经典《荀子·劝学篇》中“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该馆自明治时期开馆,到日俄战争之后,为宣扬“大日本帝国”的“赫赫武功”,展示更多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武器和缴获的“战利品”而大幅扩建,“游就”之名与原典之意早已背道而驰。直至二战结束前,这里都是日本鼓噪军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二战结束后,该馆一度闭馆,直到1986重新开馆,彼时日本国内历史修正主义正处盛行时期。这里的展陈和传播的内容无视战后和平宪法,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甚至鼓动年轻人重上战场,成为宣扬错误历史观的教育场所。

  近日,笔者来到游就馆,看看这地方到底是如何通过灌输错误历史观,给日本民众洗脑的。

主题“对联”定乾坤 反“和平宪法”野心昭然若揭

  走进游就馆一楼大厅,一架“零式”舰载机赫然摆在展厅正中央。在那个中国连飞机都要靠外国支援的年代,日本觉得自己这种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就是无限威武的“神器”。

  一旁的解说文字清晰地写道:“昭和15年(1940年)9月,该机首战在中国重庆与苏联产的中国飞机空中大战,歼敌大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功”。就这样,日本对重庆人民进行的“无差别轰炸”被其称为载入史册的“赫赫战功”,却只字不提大轰炸给中国无辜百姓造成的大量伤亡。

  如果说大厅里的一架战机、一列火车头只是日本右翼展演的序曲,那么从二楼进入的主展厅便是展现右翼思想的主舞台。

  走进二楼的第一个展厅,首先就看到一副对联式的和歌。左联是昭和天皇所作:“重重山峰被云覆,只盼早晴得远眺(1942年)”。说的是1942年日本对美、英、荷开战后战况不明,期盼早日消灭敌军,拨云见日。右联引用孝明天皇的和歌:“拿起矛,来守卫,宫人们,紫宸殿下的山樱沙沙响,那是浴血奋战的喊杀声”。

  看后不免让人心惊。要知道,昭和天皇正是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朝鲜半岛等亚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总策划和总指挥。虽然战后受到美国保护免遭审判,但战后日本宪法明确规定,天皇不再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在这样一个军事展馆直接用天皇和歌来给展览定调,其用心可见一斑。

  右侧“拿起矛,来守卫”的和歌也明显是在对抗宪法。日本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意即日本只能用“盾”来自我保护,不能拿“矛”去攻击他国。这里却又执意选这首以“拿起矛”为开头的和歌为展览定调,明显就是在强烈抗议战后规则。

  一个“昭和天皇”,一首“拿起矛”的和歌,明确表达出日本右翼势力延续战前军国主义思想,强烈主张恢复皇权、恢复日本军队“矛”的力量,反对现有宪法,渴求让日本成为“正常国”的企图。

细节处颠倒黑白 让不明真相的人真假难辨

  从“武人之心”展厅走出,展览开始进行大量历史铺陈。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西南战争、靖国神社设立等等,一连串的历史叙事竭力渲染武士道的“高大上”,更通过参拜天照大神的神像、历代天皇与军队相关的照片等渲染“神权、天皇与军队的合一”,而这,与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也完全相悖。

  游客离开“神”化天皇的展厅后,就来到与中国相关的展室。展览内容包括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全景立体馆、从日俄战争到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招魂斋庭、支那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和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

2023年8月15日,在日本广岛县竹原市大久野岛,日本反战人士、

“毒气岛历史研究所”事务局长山内正之展示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毒气弹的图片资料

  在日俄战争立体展馆,展厅内一个巨大的幕布上循环播放着一段历史影像。解说词让人震惊:“清朝末年,当时的沙皇俄国和中国清政府想吞并朝鲜,于是日本派兵到中国旅顺攻打俄国,保护并解救朝鲜”。解说词不但不提日俄两国在中国进行的战争让中国东北人民蒙受的浩劫,不提此后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反而不顾廉耻称这是“解救朝鲜”。这与日本战前对其人民灌输“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解放亚洲”的宣传如出一辙。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一块展板,则将张作霖称为“满洲马贼”,说他在日俄战争中配合日军攻打俄国,又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管理整个满洲,此后进军华北,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还妄图成为北方军阀的头目。然后讲述“昭和3年(1928年)6月,张作霖在蒋介石领导的第二次北伐中失败,在归往奉天途中被炸死。”这样的表述,对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非常容易认为前半句的“北伐失败”与后半句的“被炸死”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众所周知,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模糊表述显然是为掩盖历史真相。

  “九一八”事变相关内容的旁边给出了所谓“日本出兵山东的理由”。展板展出了一份日本当时的报纸,大标题写着“在留日侨许多人惨遭杀害”,下文则解说道:“中国国民政府为了攻打北方军阀,开始进行第二次北伐。日本政府为了保护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派第6师团出兵山东。中途遇到中国国民政府军队向日侨开枪,因此日本就正式与中国交战。此后还有不少在留日本侨民惨遭杀害,因此激起了日本国民的愤恨”。这段叙述显然违背史实,颠倒黑白!

  令人气愤的还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描述。展览没有“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字眼,有的只是“南京事件”。

  展览先讲日军攻打南京的原因,是“为了挫败中国的战斗意志。我们包围了首都南京并进行了南京攻略战”。接着讲日本为什么能胜利——“南京防卫司令唐生智,拒绝日军开城劝阻,让部队死守,自己却逃跑了。最后导致南京12月13日陷落”。旁边配上《东京朝日新闻》12月20日的大照片,标题是“南京迎来和平复苏,喜迎皇军欢歌沸腾”。最后解释何为“南京事件”——“南京事件:昭和12年(1937年)12月,包围了南京的松井司令官给下属部队配发了圈出外国权益和难民区的地图,要求士兵‘严正军规,不可有不法行为’。战败的中国士兵都退到下关,被歼灭了;但是市内还有很多身着便衣的战败的中国士兵,我们也严格进行了清缴”……就这样,日本对南京的侵略变成了“喜迎皇军,迎来和平”;日本对南京三十万人的屠杀,变成了“清缴便衣士兵”。

  通观整个展览馆,从头到尾无一处看到“侵略”字眼,有的只是“日本被害”“对大东亚的解放”等颠倒黑白的粉饰。现在的日本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对于近代史的学习时长都非常短,教科书也被一改再改,许多出版社的出版物已完全不出现“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字样……游就馆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拿出所谓“资料”,让日本学生全盘接受其扭曲的历史叙事,以此架构学生对本国历史知识和历史评判的基础。

用“同理心”博同情 在“被害”中妄求“和平”

  如果说前面展陈中歪曲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历史是在培养不明真相的日本年轻人,那后面重点展示的家书、遗物,则彻底是要让这些年轻人盲目地增加所谓爱国热情。

  “致爱妻”“致家父”“致母亲”……每一封家书,不是宣扬为天皇而战、唯武独崇,就是展示他们临死前对家人的感情。

  特别是在所有展览结束后的必经之路,参观者一定会看到一面挂满遗照的纪念墙,每张照片下面都附有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被添加了“命”字。在日文里,“命”就是“神”,无论这些人生前做了多少坏事,死后在靖国神社都被尊称为“神”。

  游就馆资料显示,这里共供奉着246.4万人,人们所熟知的14名甲级战犯,以及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就位列其中。但靖国神社不提这些,反而只是刻意强调这里除了上战场的战士,还有战地护士等。

  展览中有一封陆军炮兵少佐山崎昌来给其母亲的家书:“我现在每天都把今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作为唯武独崇之人,我想用一种光荣的死法死去。”

  陈列品的旁边,还会摆上一个笔记本供大家留言。一位来自埼玉县15岁的女生写道:“遗书太让人感动了。特别是那些战场情书,刺痛我心。等我高二暑假,要再来一次”;来自东京都一位43岁的女士写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配有详细的解说,让我学习了很多”;佐贺县一位63岁的女士写道:“今天的参观,让我认识到我之前对第一次、第二次东亚战争大战的经过有很多误解的部分,我要深刻反省。历史教育与国防直接相关,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要重新审视日本的教育制度,要修改教学内容”;东京都一位未留下年龄、性别信息的参观者写道:“接受事实就好,我认为当时所有的军人都是骄傲。我拜读了他们的遗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再次深感来馆参观太好了”。

  显然,展览感动了不同年龄的很多日本人,也让他们在感慨中接受了被歪曲的历史,头脑里树立起“日本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在宣扬“和平”,对日本对他国的侵略造成的苦难却全然无感。更有一些人认为,应该更彻底地按照靖国神社的标准去修改日本的教育常识。靖国神社就这样在一个个展览中完成了对参观者的洗脑,令人细思极恐。

五花八门的运营手段 掩盖战争、引人关注

  走出展厅后的纪念品区,各种充满军国主义色彩的商品被堂而皇之摆在货架上。“大日本帝国陆军战车”“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大日本帝国曲奇饼”“一等国一等品巡羊羹”……各种玩具、食品无不释放出军国主义的狂傲。二战时期的太阳旗被醒目地印在各种小礼品的包装上,直刺人心。

  可能是为了前后无缝衔接,纪念品区把战后日本自卫队的各种食品也一并摆出来,如“陆上自卫队蓝莓味面包罐头” “海军咖喱”……除了提醒参观者不忘日本战争期间的辉煌与神武,还让你体验现在的自卫队餐食,督促更多年轻人继承遗志,加入自卫队,为国效力。

  除了这些小玩具、小商品,纪念品区书架上销售的图书,更让人彻底颠覆三观:《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大东亚战争最新20个基础知识》《有关“甲级战犯”合祀于靖国的问题》《大东亚战争消失的真相》《英灵之言语》《致英灵的手书》……这些罔顾历史、散发腐臭“毒”气的书被堂而皇之地摆在这里,显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展厅一角,还有靖国神社自己印刷的月刊杂志——《靖国》。随手翻开几本,有各种赏樱活动、茶道活动、神道教宣传活动的介绍;还有各种右翼专家(包括一些海外学者)对靖国神社的解读;以及各种会员招募、捐款邀请、团体参观邀约等等,一应俱全。

  可以说,靖国神社煞费苦心以求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前来接受他们的教育。

  时至今日,二战结束已79年,在日本经历过二战、了解历史真相的人越来越少。日本的学校关于二战历史的课时也越来越少,教材内容也多有偏颇。在这样的背景下,靖国神社这个充斥着歪理邪说,却不断扩大着社会影响力的教育场所,集结右翼势力的“大堡垒”,对青少年思想、对整个社会的毒害都非同一般。

  而游就馆之所以能重开,不仅是因为二战后国际社会没有对日本进行彻底清算,以致留下这颗毒瘤,更是因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政府刻意庇护。这一切体现出日本妄图通过这种战前思维的恢复和普及,为成为“正常国”做更广泛思想教育的私心。如今,这个毒瘤通过赏樱、品茶、出版物、纪念品等各种形式,甚至伪装出“悲悯”“和平”的色彩,继续向更广泛的人群渗透,其危害不容小觑。

  考虑到近年来日本大搞所谓“集体自卫”,突破“自卫”搞“对敌基地攻击”,甚至解禁杀伤性武器出口……作为历史上深受其害的国家,一定要警惕,彻底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