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3/ 29 21:26:44
来源:瞭望

盲人“磨面高手”马腾俊(中国网事推荐)

字体:

  农村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719.3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平均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奇迹背后,也离不开每一个残疾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拼搏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不等不靠不要,残疾低保贫困户也能“折腾”出致富经。

  ◇虽然看不见,但他把手插进麦粒堆,便知干湿几分,抓把面粉手指搓一搓,就能知道颜色黑白

  ◇“从小到大,我不怕黑,最怕被人瞧不起。”

  ◇“他们家是多残家庭,但是从来不缠着问村上要救助,两口子都踏踏实实地干。”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羊坊滩村有个奇人,面粉磨得极白,却是个盲人。

  他叫马腾俊,个子不高,满脸皱褶,两个眼窝深陷,几乎看不到眼珠。58岁的老马虽双目失明,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手,是全村最会磨面的人。

  除了自己看不见,老马一家7口4人残疾。但他没被命运锤倒,一辈子都用尽力气挣脱残障标签。身处黑暗,老马心底有光,靠勤勤恳恳的劳动摆脱贫困,“看”到了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看不见的磨面高手

  老马面磨得好,全靠一双手。虽然已磨出硬茧,却比机器还灵敏,插进麦粒堆,便知干湿几分,抓把面粉搓一搓,就能“看”出黑白。“黑面绵软,白面有粉粒感,精度不一样。麦子太干,机器要调松些,不然面就磨黑了。”

  周边村庄不少人“舍近求远”找他磨面。早晨八九点,老马家院子里已经停了几辆颜色不同的小三轮。黄羊滩村村民李新生从七八公里外的家里赶来,他在老马家磨了十几年面,“奇怪了,我们村口就有个磨坊,就是没有老马面粉磨得白,吃起来筋道。”

  天一亮老马就开张,4台机器组成一条流水线,他打开电表箱,上下两排11个电机开关“啪啪”依次打开,顺序不能错。齿轮运转,机器轰鸣,小麦经几道工序碾磨成粉,老马摸着两三米高的铁架爬上爬下,手伸入磨斗按压拿捏,根据面粉手感调试设备。

  一切调试妥当,他坐在椅子上休息,一言不发,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机器声嘈杂,老马却觉得悦耳,这声音他听了30多年。

  老马出生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一个小山村,4岁时被一场疾病夺走了视力,父亲早逝,母亲和兄弟姐妹种地供养他。西吉县是宁夏贫困程度最深的县,这里曾极度干旱缺水,连绵的山峦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马腾俊的眼前更是“一片黑”。

  23岁时马腾俊开始思考生活的出路,难道要一辈子伸手跟人要?他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累赘,便央求兄弟姐妹借钱买了一台小电磨。视力障碍反而让马腾俊的其他感官更敏锐,摸过的东西他的手都“记得住”,比健全人还多了份天赋。虽然磨面只能挣个几角几分,但他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活依旧艰难。2005年,在宁夏生态移民政策下,老马一家5口搬迁至几百公里外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羊坊滩村。老马早就听闻那里地势平坦,有黄河灌溉,他想象着庄稼喝着黄河水拔节生长,在小儿子刚出生40天时,就携妻带子迫切地搬迁了,在新居一间土坯房里从零开始奋斗。

  “我怎么不算劳动力?”

  老马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患有唇腭裂,尽管做过免费修复手术,说话依然含混不清。在红寺堡区,一家人靠种十几亩玉米和磨面小作坊维持生活。

  2014年老马家被鉴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政府又为他们追加了3个低保,加上残疾人补贴,老马全家每年转移收入2万元,基本生活不再发愁。

  但老马不想坐享国家兜底,我不怕黑,最怕被人瞧不起。”2015年,为了能多磨些面,他咬牙凑了6万多元买了现在这组磨面机,一小时就能磨500公斤面粉,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和机器朝夕相处,老马掌握了修理机器的技能。他熟悉每一个零件,光听响声就知道哪里出了毛病,确定哪个部件坏了,再派妻子去买。“一般不找人帮忙,今天坏了找人修,明天呢?天天找别人咋行呢?我自己修虽然慢了些,最后能修好就行。”

  老马自豪地说,这么多年他从未被机器伤过,生产事故率为零。但他的儿子马风刚却透露道,现在老马一条腿上的钢板还没卸。那是2014年老马自己修磨面机时,几百斤重的磨滚直接砸中他的腿,造成粉碎性骨折。

  “但你现在看他走路正常,没有一瘸一拐对吧?”马风刚说,为了磨坊早日重新开张,父亲在受伤后的整整一年里,每日忍痛拉伸肌肉,硬是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俺爸是个要强的人,我问他疼吗,他总说不疼,也不让告诉别人,说提这些没用。”

  比起身体上的疼痛,老马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刺激。2016年金融扶贫走进羊坊滩村,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免担保贴息贷款,当时全村推广肉牛养殖,老马也想贷款买两头牛,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政策规定,你属于一级残疾,不算劳动力,贷不了。”

  这句话刺痛了老马的自尊心,他不理解,劳动了半辈子,怎么就不算劳动力了?在村干部协调下,银行工作人员专门来他家一趟,亲眼看到他熟练地干农活,破例为他放贷。“你放心,你能借,我就能还。”老马拍着胸脯保证。

  “想象的都实现了”

  凭着能干讲信用,老马在村坊邻里间传出了名声,磨坊生意日渐红火。

  如今,他家磨坊翻新,牛棚里的6头肉牛也养得膘肥体壮,皮毛光亮。2017年种下4亩黄花菜,金灿灿的小黄花带来不少收益。

  2018年老马全家脱贫,家庭收入每年稳定达到了7万元,还清了所有贷款和借债。如今,两个小儿子一个高中在读,一个学汽修,大儿子娶了媳妇儿,还生下个健康的小孙子。

  就像小麦只有被碾烂磨碎,才能变成香白筋道的面粉,老马一家经过命运之石的“碾磨”,终于脱去贫困的外壳,“磨”出了美好的生活。

  羊坊滩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强见证了老马一家的变化,“他们家是多残家庭,但是从来不缠着问村上要救助,两口子都踏踏实实地干。”

  老马不等不靠不要,却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

  去年,供电所工作人员入户检查,发现他家磨坊的电机开关线路裸露在外,杂乱缠绕,于是帮忙改造线路、安装电表箱,还换了大功率变压器。“佩服马腾俊的志气,我们向单位申请‘特事特办’,几万元费用全部由我们承担。”柳泉乡供电所所长王国权说。

  2020年8月,当地残联争取闽宁协作资金,又为他家盖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彩钢房,买了一台榨油机。

  还有好心人愿意资助他做手术。过去,老马曾有机会换眼角膜复明,因为没钱不了了之,这次他心底重燃希望,“失明时年龄小,没留下什么印象,我想和这个世界再见上一面。”但检查后医生坦言,眼球已经坏死,复明无望。

  “那我就再也不想这事儿了。”一生想极力挣脱残障标签的老马,回到了他的磨坊,机器轰鸣,空气里满是碾磨小麦散发的醇熟香气。“我想象的都实现了。”老马坐在椅子上,脸上浮起笑意,好像“看”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儿。(记者 马丽娟 吕泽)(转自《瞭望》新闻周刊2021年2月8日)

【纠错】 【责任编辑:申钉钉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8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