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21 08:17: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胖乎?看完如果害怕了就赶快动起来吧!

字体:

  这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今年4月份进行的一台胃旁路手术,该手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肥胖。这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名叫刘思博。因为从小倒大一直处于肥胖的状态,几年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名糖尿病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减肥控糖失败后,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尝试胃旁路手术。同时,几经考虑,决定向媒体公开这次手术的全过程。

  患者 刘思博:很多人做他觉得自己偷偷瘦下去就好了,身体健康就好了。 我一定要能做什么做什么,把我所学、所想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我想反馈出去,告诉大家一定要健康。

  如果提起近年来由于没有做到“吃动两平衡”,成人糖尿病高发,人们可能不会觉得太吃惊,但如果有数字显示儿童发病也越来越多,您一定会坐不住了。那么儿童、青少年尤其是罹患Ⅱ型糖尿病的主因是什么?危害、危险在哪里?长期下去会不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整体人口素质?国家出台的积极干预和预防的措施又都是些什么?

  在北京儿童医院采访时,记者首先遇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她的外孙子小宝(化名)9岁开始发胖,家长开始还觉得“胖乎乎”没什么大不了,并没有担心,但后来小宝的呼吸系统突然出了问题。根据小宝姥姥所说,小宝平日的生活里一向吃得多、动得少,在医生看来,这是“儿童肥胖”的基本共性。

  小宝姥姥:我不知道学校里面鸡腿有多大,他说他吃了11个,我们当时听了就急了,你怎么能吃那么多呢?

  记者见到了小宝,和他说起在学校一顿就吃下去11个鸡腿的事,小宝说,那是跟同学们比赛,而且不是11个,是快速吃掉了12个。2020年,11岁的小宝,身高1米65,体重却达到了91.6公斤,这不仅属于超重,而且已经构成了肥胖。

  经过医生诊断,小宝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糖尿病的临界,随后临床营养科和中医科两个科室的大夫们联合为他制定了饮食、药物、运动、心理治疗的“个性化”方案,小宝一路坚持得很好,6个月下来,身体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体重也减掉了20多斤。

  记者:他自己也高兴吧?

  小宝姥姥:他也轻松了,可是我们也挺遗憾的,就是我们没有坚持。小孩今年要小升初,学习压力也大一些了,后来还有时候自己管不住自己吃了东西,我们也发现了。

  记者:有点反弹是吗?

  小宝姥姥:一下子就反弹上去了,反弹到了86公斤

  体重的反弹让小宝的姥姥很着急,但化验指标,更让人焦虑。化验结果显示,小宝的胰岛素指标达到1000,正常应该是40左右。

  如果说小宝被姥姥带进医院是担心他的胖早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那么倩倩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倩倩的父母早就意识到女儿可能出了问题,但倩倩2021年6月25日之前一直处在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刻,肥胖没有被充分地重视。

  倩倩父母没想到第一次带女儿就诊就被医生告知她的尿酸、血脂、胰岛素都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指标。确诊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就是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糖耐量检查”,这一项指标也已证明倩倩患上了糖尿病。说到倩倩慢慢胖起来的原因,倩倩爸爸说他们家历来都比较讲究吃,自称属于“吃货人家”。

  倩倩的爸爸是大学教师,他的一大家子中已经有好几个亲戚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因此他知道女儿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女儿正在长身体,尤其是“小升初”和后来的“中考”,他和爱人都觉得首先要让女儿吃好,吃到高兴。

  倩倩爸爸:在初三的最后这半年里边,她最大的口头禅就是,吃是我现在最大的一个开心的事了,你把这事都给我挡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尽管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胖起来,但因为中考,倩倩告诉记者她还是不得不每天学习、复习,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记者:就坐在这儿?

  倩倩(化名):对, 一天坐个12个到14个小时都很有可能。

  记者:不这么干不行吗?

  倩倩(化名):不这么干,考不上高中。

  记者:至于吗?

  倩倩(化名):挺至于。

  从某种角度讲,倩倩是当前很多孩子日常的写照。长期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专家赵文华认为,儿童超重肥胖在当下有着很多现实的因素。

  赵文华:不存在喝凉水也长肉,一定是吃了能量没有消耗才长肉。我们过去这些年社会发展非常快,从人民计划着吃饭,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需要自己再做。 从支出能量方面,人民不需要那么多地劳动了。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所以我们人民支出能量变成了困难的事情。 在这些问题里,家长用什么样好行为来影响孩子,把什么样的好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都面临很多的挑战。

  记者:家长本来就管不住自己嘴。

  赵文华:是的,我经常会说肥胖不是传染病,但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些行为习惯,特别是家长,一代一代传给了自己的孩子,或者说直接影响自己的孩子。

  2021年“中考”后,倩倩在医院查出了糖尿病,这一结果也让全家大吃一惊 。现在,倩倩不仅要每天给自己扎手指、查血糖,一日三餐前还都要服用降糖药,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尽管近些年人们发现儿童因肥胖罹患糖尿病或有血糖问题的人数快速增加,但是我们一连多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观察,同时这家医院的医生也有这样的反映:前来内分泌、营养科以及肥胖专业门诊就诊的患儿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巩纯秀:因为Ⅱ型糖尿病的特点就是症状不典型,比如说没有典型的多饮多食。这件事情应该说媒体也好,学校也好,不是没给他们灌输,他们不关心,他认为离他远着呢,那是别人家孩子的事,跟我没啥关系。我们家的孩子吃喝拉撒还好着呢。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患了糖尿病以后,大家久病成医,都知道“肥胖”和“糖尿病”很像一对“孪生兄弟”。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是指患者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目前,外源性补充胰岛素即胰岛素皮下注射是唯一治疗方法。“Ⅱ型”则是指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相对缺乏。Ⅱ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肥胖,根据病情不同,主要有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科学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尤其重要。专家介绍,近年来,因肥胖而罹患Ⅱ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呈增长趋势。

  肥胖在20年前,发病率也就是2%到4%,而现在超重加肥胖的发病率接近50%。有这么多糖尿病的后备人群,糖尿病怎么会不多呢。2020年12月23日,“国新办”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肥胖”是慢性病的重要原因,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儿童青少年肥胖”直接会导致“慢病”过早上身,这一点,至今,还并没有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

  专家介绍,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如果Ⅱ型糖尿病患者不进行积极干预,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重病情,导致胰岛细胞功能衰退,同样会像Ⅰ型糖尿病一样,需要“打针”依赖胰岛素治疗。

  今年7月中旬,北京儿童医院组织了一场夏令营,主要针对的是已经患上Ⅰ型糖尿病的大小患者,他们当中甚至有年龄已经满20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抗糖经历,而这些经历对于那些由于肥胖而患上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警醒。

  子雨(化名):我是在我10岁的时候,拖了好久才去的县医院。去完之后,人家就测血糖,就测不出来了。人家就说你们直接转院吧,要求转到儿童医院,我是被背进抢救室的,我抢救了两天,差点就没抢救过来……

  子雨所说的情况是典型的“酮症酸中毒”,也就是在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体内缺乏糖分的情况下,脂肪分解过多,酮体浓度增高使血液变酸而引起酸中毒。记者采访时接触过的很多患儿,就有不幸出现“酮症酸中毒”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到医院看急诊的。文娅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而且即将到国外留学。她说她的糖尿病,发现时也已经很晚,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

  文娅(化名):当时我是好几个月一直持续难受。 非常典型的症状,大半夜爬起来喝五袋牛奶,就是那种感觉。

  记者:五袋牛奶?

  文娅(化名):一袋接一袋的喝,就想喝水。

  文娅的妈妈意识到女儿情况不好,也曾带她去医院做过检查,但当时并没有往糖尿病上考虑,觉得孩子还这么小,不会得糖尿病,就没有测血糖,因此,病情没有被及时地发现。糖尿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急性并发症有时发病得非常突然,也非常迅速。但幸运的是,文娅最终从鬼门关走了出来,只不过此后阴影就一直挥之不去。

  很多年轻的病友,人虽然处在人生的花季,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烦恼和压力。子雨家在农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独自养育她和哥哥,生活本来就不宽裕,再加上她每月打针、吃药的固定支出,她很愧疚,很心疼妈妈。为了治疗,更是为了省钱,子雨时不时还会选择住院治疗,因为住院比门诊的医保报销比例会高一些。

  子雨(化名):我是年龄大了,不能住儿童医院了,得住成人的医院。 我在今年4月底去住了个院,我在病房里面坐着,人家在外面围着,就在门口那看。就说为什么这么小还得了糖尿病。 同病房的都是爷爷奶奶。我当时住院就住了三天,我就着急走了,我说不能再住了。再住了,天天得换一波人来门口围观我。

  这位小姑娘,11岁就被确诊为糖尿病,随后她每天三顿饭前都要自己注射胰岛素,这是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

  记者:从多大开始你就自己打胰岛素的针?

  涵涵(化名):11岁、12岁。

  记者:开始打的时候不害怕吗?

  涵涵(化名):害怕。

  记者:那你周围有谁知道你这个事的呢?

  涵涵(化名):同学没有,就我爸爸妈妈和长辈知道。

  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让别人知道呢?你怕什么呢?

  涵涵(化名):没人跟我玩。

  记者:比如说偶尔在外面一起吃饭,吃饭之前你不都是要打针吗,别人要是问怎么办?

  涵涵(化名):我上厕所,我拿着针上厕所去打。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护士长 王锐:觉得孩子挺可怜的, 我记得有一年的夏令营,有一个小女孩跟我说,说王锐阿姨自从我得了糖尿病,自从血糖高了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蛋糕。我觉得他们心理都有一些问题。一个是咱们的社会幼儿园,一听说孩子有糖尿病,老师就不愿意带他们呢,怕他如果出现低血糖了要担责任,所以不愿意让他们参加。所以我们很多孩子很少去参加学校的活动,社会的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糖人”其他的困扰也会接踵而来:毕业、求职、恋爱、结婚……一路采访下来,我们常听医生说:儿童糖尿病,病在孩子身上,但预防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很多患儿心里来自各方面的阴影挥之不去,那么医生有什么忠告?国家出台的应对措施是被怎样具体落实的?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又如何做到“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健康饮食,有效运动”呢?

  刘思博:我现在看到有人像我之前的病症,我就真的追着人家说,我说我就是前车之鉴,我说你看见我什么样了吗,我说我现在每天吃多少药,每天多痛苦,走路200米得歇三回……

  刘思博,因为胖,患了糖尿病又没有去及时医治,她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已经半盲,很多糖尿病的“并发症”都一一凸显。目前,必须每天吃9次90多片药,还要打60个单位的胰岛素,以稳定病情。

  刘思博:从小吃的比别人就多,印象特别深就是上幼儿园那小食堂, 人家小朋友吃一个,我吃六个,二十三、四岁的时候280斤。前几年只要我拍完戏回来,第一件事放下来就必须去大鱼铁板烧吃自助餐。 三文鱼我都是30份的点。

  2019年的5月,刘思博为参演的一部电影到全国各地做路演宣传,几天的劳累下来,她突然感到眼前都是黑色的道道,到医院一查,不仅眼底反映出了病变,而且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即使是这样,刘思博还是请求医生给她保密,不要把病情告诉任何人。刘思博说,十几年来,为了自己的工作,她一直“不顾一切”。

  刘思博:那个时候我还告诉医生,医生你给我开点药吧,我今天住不了院,我答应这件事,我一定要去,我在底下就是拄着棍坐在那,累呀,难受,这疼那疼,但导演一喊开机,马上就好了,眼睛都不一样,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开心得不得了。导演说卡,过,转场,然后我就又瘫痪了。

  2021年,刘思博的右眼也已经面临失明,全身的水肿更把她的皮肤绷得生疼。最后,她不得不通过“胃旁路手术”来彻底谋求改变。到了这个时候,她才对自己十多年来“为了演戏”完全无视身体的健康进行了反思,痛定思痛,她想到要用自己的“故事”来警示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儿童的肥胖”。

  刘思博:我经历了4到5次手术,而且有一次手术叫睫状体光凝术,是很疼的。火烧手指头疼, 激光拿前面真的是怼到肉上,马上这个肉就糊了的那种,300多度左右,透过眼睛烧后面的血管把它封住, 我其实不是说交不起这个麻药费,我就是要让自己记住,你一定要记住,你失去这只眼睛有多疼, 一定要记住做的一切都是要有后果的。

  目前,糖尿病还属于不能完全根治的慢性病,必须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是为了避免出现危及性命的“并发症”。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 曹冰燕:得了糖尿病,尤其Ⅱ型糖尿病如果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那比Ⅰ型糖尿病还要重。我们甚至见过有后遗症的,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留下一些后遗症,可能就不像一个正常孩子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2017年,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至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食育教育”,过去在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中,没有被重视,但这件事,从2016年开始,已经作为国家“营养校园”的项目,在北京顺义区的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展开了试点。

  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 何朝: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也建立了我们顺义区“营养校园”的工作模式,而且在2020年我们在全区进行了推广。这个模式我们简单说就是“2+2+3”的模式。

  何朝所长所说的顺义“2+2+3的模式”即为“两个平台”:政府多部门合作+信息化;“两个氛围”: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力;“三个实现”:即让每个孩子都具备三项技能,其中包括: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能讲一堂营养健康课、能配合家长做出一道营养健康菜。

  实施积极干预以后,北京顺义两所学校的学生的不仅“体育成绩”明显提高,而且“肥胖率”“近视率”,都开始下降,在这两所学校的“营养校园”取得了成功经验之后,目前“试点”已经推广至全国更多的学校。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更提出了全国的宏观治理目标,即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要实现儿童和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70%。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2410112808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