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孙慧)“胃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胃癌,目前的发病率如何?临床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方法?我国胃癌防治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做客新华网会客厅,就大众关心的相关话题进行分享。朱正纲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也为胃癌患者带来新的策略。早查早诊早治是胃癌防控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左)做客新华网
早期胃癌诊断率低 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新华网:请介绍下胃癌的基本情况?
朱正纲: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相对较低。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或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可能会稍高一些。然而,在相对经济不发达或老少边山地区,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然较低。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晚期被诊断出来。晚期胃癌患者通常在诊断时已经出现了全身多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这是中国胃癌总体发病的基本情况。
新华网:引发胃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大众应该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朱正纲:胃癌作为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从日常生活或胃癌高发地区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饮食结构是关键。在胃癌高发区域,人们长期摄入腌制食物,如咸菜、咸肉,或者熏制的食物,如火腿和香肠等,其中致癌物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
第二,饮食过咸也是危险因素。在日常饮食中,如果食物过咸或带有刺激性,如非常辣的食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损伤。
第三,长期饮酒或大量抽烟都与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胃癌的发生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在慢性胃病的基础上,如果有长期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容易发生胃癌。
除了上述因素外,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有家族史,特别是胃癌或消化道肿瘤的家族史,那么这些人群也可能是胃癌的高发人群。从临床上来看,有些慢性的良性胃病是易发胃癌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慢性肥厚性胃炎或胃手术后的残胃状态等,在此基础上再出现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则演变呈胃癌的几率更高。因此,对这些胃癌的癌前疾病需要高度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手术是治疗主要手段 不同时期需采取不同方案
新华网:对于已经罹患胃癌的患者,目前临床上有哪些治疗方法?
朱正纲:胃癌是一种实体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相对较多。我们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案需要根据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状况来制定。
对于早期或较早期的胃癌,即临床I与II期的胃癌,我们主张通过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局部转移灶,以到治愈的效果。
对于进展期的患者,即临床III期或部分IV期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前的药物治疗,目的使肿瘤退缩,临床降期,提高手术根治度,减少术后复发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整个治疗过程称为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的治疗。
对于已有较广泛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药物或联合放疗等进行转化治疗,为那些不能进行手术或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创造手术根治的机会。
对于肿瘤广泛转移的终末期患者,我们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肿瘤引起的痛苦,延长生存期。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析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新华网:您能否分享一下,在您临床和研究中发现的胃癌治疗新手段或新技术?以及新疗法有什么优势?
朱正纲:在近一二十年中,胃癌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外科手术方面,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较小的手术切口和较低的创伤程度,因此患者的恢复速度也更快。目前,微创手术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是内窥镜手术,主要适用于非常早期的胃癌,病灶较小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内窥镜进行局部肿瘤切除可以达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第二是腹腔镜手术,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较早期、没有远处转移或转移灶较局限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无论肿瘤位于胃的哪个部位,都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
第三是机器人手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手术设备,可以早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
因此,近年来,微创手术正在国内逐步发展和普及,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除了手术方式,药物治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传统的化疗基础上,最近一二十年来基础医学与药学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胃癌靶点。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胃癌发病过程中某些关键肿瘤信号传导通路,进行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
同时,免疫治疗也得到了发展,通过药物激发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数量和能力,可以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攻击和抑制其生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领域的发展非常快,对提高胃癌综合治疗的效果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华网:近期,您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性研究,能否介绍下?
朱正纲:随着对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不断产生。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前些年开展了一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三种类型的药物结合在一起,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治疗。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阿帕替尼,它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药物。所选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化疗药物则主要包括注射用奥沙利铂和口服替吉奥。病人在手术前需要接受三个疗程的四种药物联合治疗。
令人欣喜的是,大部分病人在三个疗程后肿瘤明显降期,18.3%病人的肿瘤在病理学上是完全消失的,称为pCR,达到pCR的患者在手术后,病理标本已经找不到肿瘤细胞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肿瘤的退缩程度。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随访中,以观察这种治疗方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生存率也有明显的改善,那么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给进展期胃癌病人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
因此,对于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特别是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联合可能越来越受欢迎,有望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新华网:您认为胃癌治疗的难点是什么?对于晚期胃癌,是否有更好的治疗策略?
朱正纲:胃癌治疗的难点在于其肿瘤的高度异质性。肿瘤的异质性表现为在不同患者体内的胃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即使是同一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也可能存在差异。治疗后的转移或复发灶也可能具有不同于原发癌灶的生物学行为。由于胃癌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常给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变数。因此,我们很难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来有效治疗所有胃癌患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每个胃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通过了解肿瘤的特殊生物学行为和类型,为每个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努力,同时随着我们对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我们希望能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预防胃癌 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新华网:对于胃癌患者的预后,通常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如何管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朱正纲:胃癌患者的预后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精神压力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都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疾病,长期处于恐惧、焦虑或悲观的情绪中,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等消极影响。
除了患者因素外,治疗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合理也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需要选择能够针对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方案,例如针对某些靶点采用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如果医务人员没有注意到或发现这些靶点,可能会丧失较好的治疗机会。
另外,手术规范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手术没有按照规范进行,例如原本应该达到根治性切除而没有做到,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胃癌患者的愈后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和临床治疗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评估。
新华网:您认为,我国胃癌防治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
朱正纲:首先我认为预防胃癌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包括科普教育、媒体宣传、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高发地区,要教育广大老百姓改变传统饮食结构,注重健康饮食。
第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也是关键。针对有家族史、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高危人群,要进行定期随访,及早发现癌变。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要及时服药消除感染。定期随访这些患者,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对于中晚期患者,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结合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以及中医中药等手段,针对不同病情和病理分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
新华网:请您从胃癌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等方面给公众一些建议或提醒?
朱正纲:在临床中,我发现有些病人长期饮食不规律,特别是现在生活节奏快,许多中青年人不注意饮食,经常食用不健康的食物。我建议大家按照防治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的要求,尽量避免这些不良饮食习惯。
另外,当身体不舒服,特别是出现消化道症状时,最好去医院做检查,不要随意自行服药。我们发现很多病人在原有胃部不适的基础上,比如嗳气、隐痛、反酸、肚子饱胀等,自己服药后症状暂时缓解,但反复出现,也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时间一长就可能发展为胃癌。因此,一定要经过医生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否则可能会耽误病情。
此外,对于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一旦确诊后要在情绪和心理上保持稳定,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在科学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轻信偏方和非专业人员的建议,避免接受不科学的药物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