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发布见微安全大模型2.0等多款产品 引领安全领域智能化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5 22:41:11
来源:新华网

中国电信发布见微安全大模型2.0等多款产品 引领安全领域智能化升级

字体:

  5月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算云生态大会·安全论坛在福州举办。论坛以“智启数据新引擎,共筑安全新生态”为主题,聚焦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热点领域。会上,中国电信发布见微安全大模型2.0、电信数盾2.0、可信通信国家标准,联合高校成立安全领域前沿研究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李峻出席并致辞。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李峻为本次论坛致开场辞,分享了中国电信建设安全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阶段性成效。李峻表示,中国电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成了涵盖云计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量子以及数字平台的战新产业布局。同时,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打造新型安全管理和运营体系,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实现AI安全技术突破。下一步中国电信将强化安全科技创新领域联合攻关,构建更为紧密的安全产业生态以及生成式 AI安全治理体系,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致辞中指出,网络安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离不开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安全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动态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正与中国电信积极探索网络空间对抗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期待通过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进行共同创新。

  多措并举强化体系 赋能安全产业规模拓展

  中国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部副总经理张侃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电信数据和AI安全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张侃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AI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安全和AI安全的可靠、可控保障变得尤其重要。中国电信坚定履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使命责任,多措并举系统深入推进安全型企业建设,积极打造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加快数据安全能力规划建设,完善AI安全治理框架,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赋能大安全产业的规模拓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此外,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产学研界嘉宾,围绕“数据要素化下的安全治理”“用密码技术解决通信中的信任问题”等议题也作了精彩演讲。

  核心技术创新突破 推动数字安全关键技术应用

  中国电信不断完善安全产品与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重磅发布见微安全大模型2.0、电信数盾2.0、可信通信国家标准,提升云网安全自主可控水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见微安全大模型2.0

  见微安全大模型2.0以实际攻防场景为切入点,重点研发了日志降噪研判、智能攻防地貌分析、大模型护栏、报告自动生成与解读、以及安全服务运营助手等关键能力。通过深度嵌入实际的安全运营流程,见微安全大模型2.0不仅新增了运营数据的积累,还拓展了场景应用驱动的采集源和RAG数据,与阡陌数聚形成了紧密的双向赋能闭环。目前,见微安全大模型2.0已成功赋能多个电信安全产品以及十多家省级专业安全服务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支持。

  电信数盾2.0

  电信数盾2.0在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方面加强资源投入进行技术攻关,分类分级系统已广泛适配各类型数据库近40种,并且通过集成训练、强化学习模型大幅度提升了分类分级自动化程度。流动数据监测系统内置业内最全的静态识别规则,对内部运维、外部访问、工作秘密、Web服务等场景均具备风险监测能力,通过独创的动态AI引擎,识别准确度提升50%以上。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可对所有组件统一纳管,对数据、事件进行集约展示及高效运营,帮助客户守护信息时代的最核心价值。

  可信通信国家标准

  AI时代,在构建数字信任体系过程中,确保通信参与主体身份可信性与准确性关系到通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中国电信参与并试点推广的可信通信国家标准在2024年4月25日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最早参与标准并实施的单位,经过3年耕耘已在产业链形成若干布局,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家加入可信通信集成阵营,涵盖主流机型。随着可信通信在政务、公安、应急等不同行业的标杆落地,2024年将实现全面商用。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