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9/ 09 20:13:05
来源: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

陕西丨《传丝公主》:再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陕西故事

字体:

↑《传丝公主》精彩集锦。

  9月9日,由西安歌舞剧院创作编排的舞剧《传丝公主》,代表陕西省亮相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央视网和国家民委门户网站进行展播。该剧取材于唐朝丝绸技艺西传的历史故事,以恢弘壮阔的舞台艺术效果展现了开放、包容、繁荣的盛唐气象,以立体生动的艺术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细腻传神的艺术注解。

 

▲《传丝公主》宣传海报。

  《传丝公主》以唐朝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瞿萨旦那国”(今新疆和田地区)一条关于蚕种西传的史料记载为依据,以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发掘的唐代木板画“传丝公主”的文物遗存为印证,以于阗王子与唐朝公主将东方蚕桑丝绸首传西域的故事为载体,再现了1300年前我国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互鉴融通中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

▲《传丝公主》剧照。

为把这一厚重的历史题材用情景交融的当代戏剧艺术手法予以完美展现,总导演左青带领主创团队,历时近2年,东赴陕西,为寻梦丝路起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明宫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西往甘肃敦煌、酒泉、嘉峪关,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高昌遗址等地采风感受,搜集关于中国丝绸文明西渐的文物、史料记载,尽可能在舞台上融入从陕西、新疆等地发掘、搜集到的唐代历史、音乐、舞蹈等各类元素。

▲《传丝公主》剧照。

▲《传丝公主》剧照。

  该剧在情感叙事和舞蹈语言上,采用“意中生象”“象中达意”的方式,从细微处融入唐代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元素,凝练舞剧艺术品质:如取李白“醉入胡姬酒肆中”诗意演绎《胡姬舞》;取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画意演绎《簪花舞》;取唐代画家张萱《捣练图》笔意演绎《捣练舞》;取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意生发《西凉武舞》等。在剧情发展和戏剧冲突中,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的“独、双、三”主题舞段:凸显西域风情的《胡旋舞》、表现曲江踏春的《采桑舞》和展示教坊舞技的《白纻舞》等情景舞段,展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交融特征,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当代表达。

▲《传丝公主》剧照。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部舞剧中既有非常浓郁的盛唐风格,也有非常鲜明的西域文化特点。”舞剧《传丝公主》总导演左青表示。舞台上的每一幕都有情景定位、情节助推、情感渲染、情调濡润,兼具依托文本结构的真情诉说和舞蹈本体的诗意表达,构建起舞剧的整体形式感。

  该剧既述说历史又映照当下,既体现我国从古至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又寓意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也必定实现。

▲《传丝公主》剧照。

  舞剧《传丝公主》于2016年在西安人民剧院首演。根据会演主题和遴选意见,陕西省民宗委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参演剧团对剧目中心思想、脉络结构、叙事方式、场景设置和人物戏剧关系等方面进行大幅改编提升,着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768112784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