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 19 15:34:44
来源:新华社

她把患者当朋友,患者把她当家人——记甘肃兰州“白求恩式好医生”郑光敏

字体:

  新华社兰州8月19日电(记者梁军、任延昕、郎兵兵)8月19日,中国医师节这天,58岁的郑光敏披上白大褂,准时出现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一大早,等候她的,除了早早排起长队的患者,还有鲜花和不断响起的问候电话。

  8月16日,郑光敏正在案头工作。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郑光敏是医院老年科、全科医学科主任。来找她看病的,大多都是老年患者。“他们很多是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症状通常是胸闷、气短、咳嗽,一些心衰病人比较危重,需要尽快收治住院。”她说。

  上午坐完门诊后,下午郑光敏会去查房。除了看看新收治的病人,她还要重点检查危重病人病情,大到关注生命体征,小到观察患者大小便、进食情况,每个细节她都仔细过问。

  郑光敏曾获得全国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从医30多年来,她收获了一众铁杆“粉丝”,郭子涛一家便是如此。

  记者见到郭子涛时,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郭钜淼来医院复诊。“最近按时吃药没,血压稳定吗?”郑光敏俯下身子,抓住郭钜淼的手,贴近老人的耳旁放慢语速问。

  92岁的郭钜淼常年患糖尿病、高血压。三个月前,他因心衰和肾衰出现全身浮肿。郑光敏及时对老人进行常规性抢救治疗。三四天后,老人症状明显改善。“我们彼此信任,他积极配合治疗,才是康复的主因。”郑光敏说。

  “病情有何变化,检查出了什么结果,郑大夫解释得可详细了,出院后还会打电话回访,就和家人一样亲切。”郭子涛说,“我爸爸有烦心事时,郑大夫都会耐心倾听。我们儿女说的话,有时候老人未必听得进去,但郑大夫的话,他都愿意听。”

  8月16日,郭子涛(左一)、郭钜淼(中)与郑光敏交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郑光敏把患者当朋友,患者就把她当亲人。一次下班后,郑光敏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位患者,得知对方已经在台阶上坐了3个小时,为的只是把手中的水果送给她。另一位患者住院期间,嘱咐儿女每天准备两份早餐,其中一份留给郑光敏,送餐时还不忘叮咛两句:“今天病人多,保重身体。”

  从医至今,郑光敏不仅在临床上成功抢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病人,还在治病的过程中注重“医心”,用体贴和关心,给患者家人一般的温暖。

  “医学是有温度的,医患彼此建立的信任,是治病救人的一剂良药。”郑光敏说。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2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