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从城市到村庄,感受医务工作者的除夕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顾天成、帅才
除夕人团圆,但总有一些岗位需要值守。
从儿童医院忙碌的重症病房,到冰雪冻雨“不打烊”的社区医院,再到边陲村庄的“健康守门人”,一位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能救一个孩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除夕夜,北京儿童医院急诊楼六层,灯火通明。监测仪器的滴滴声、医生研究病情的低语声、护士记录的沙沙声,穿过安静的空气,交织在一起。
8时许,重症监护室1组,一张病床前,仪器律动突然加快。身着绿衣的住院总医师纪健快步赶到,看过数据,扭头低声道:“做一个超声!”身着紫衣的护士疾步走过楼道,很快推来一台超声仪。
“要及时确认心脏和肾脏的血流情况。”仔细为患儿做完超声检查,纪健松了口气。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总医师纪健(右)在为患儿做超声检查。(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摄)
重症医学科25名患儿,10名医生、10名护士,共同度过这个不眠的夜晚。
下午4点半开始,忙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一个夜班。每五天一次轮班。赶上除夕春节,该夜班就是夜班,谁都一样。这些年,大家已经习惯。
另一边,一名罹患红斑狼疮的12岁少年到了换药时间。年轻的住院医师刘笑艺手里不停,口中连声呼唤少年名字:“不要紧张,给你换药了;不要害怕,不是打针。”
尽管没有回应,刘笑艺并未停下。“我们要不断观察患儿意识是否清醒。”她说,“即使意识不清,孩子说不定还有感知,也要尽可能安抚他。”
在与死神的一次次抗争中,“白衣战士”守护着年轻的生命,苦和累被藏在心底,眼中流露的总是亮光:“一步一步陪孩子走过来,看到他们能够出院,心里的感受不一样”“能救一个孩子,真的很有成就感”……
除夕这一天,最让纪健高兴的事,是5岁多的小女孩琪琪经过评估,有望撤下ECMO(体外膜肺氧合)。几天前,琪琪半夜经急救车送来,经过连续抢救,病情逐渐趋稳。
“用希望的温度,熨平生活的褶皱。”重症病房短暂的平静间隙,纪健用这句话给自己鼓劲,“医生并非无所不能,但我希望可以竭尽所能。”
“记不清是第几个春节值班的年头了”
湖南岳阳刚经历了雨雪冰冻,大年三十,岳阳楼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吴明珠一大早就来到医院查房、听诊。
冰雪初融,温差较大,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春节假期,妇幼保健院保持正常运转。“有些患者除夕还在这里住院,我们也放心不下。”吴明珠说。
在王家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有居民前来就诊。值班医生徐韬早早就来到中心。
“咳嗽一周,头晕乏力。”徐韬记下病情,又仔细检查,做出诊断,再反复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幸亏家门口就有医院,不用排队,除夕还上班,方便多了。”患者连声称赞。
洛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理疗科,有患者正在做理疗。李致炜医生说,这里春节照常开放,为有需要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诊疗。
“也记不清是第几个春节值班的年头了。”岳阳楼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杨节刚每年主动请缨值班,“不能回家过年当然有遗憾,但作为医务人员,这也不算什么。同事之间说声过年好,就当是一个普通工作日吧!”
岳阳楼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杨节刚对住院病人开展夜间查房。(受访者供图)
“卫生室必须有人”
大年三十,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岩因村的卫生诊室冬阳朗照,暖意融融。这里的乡村医生、28岁的哈尼族姑娘钟丽萍正在小院中忙碌。为了迎接春节返乡大军,她将本月的药物储备计划写得足足的。
这是她在村卫生室度过的第7个春节。“卫生室必须有人。”钟丽萍乐呵呵地说,“同事家住得远,我就住在村里,春节我来值班就行。”
她了解这里的每一位病人:6位老人行动不便,还有140多位患有慢病,一个季度要做一次随访,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去照看。
春节返乡人员多,村里2000多名村民的健康主要靠她,手机要24小时畅通。
在这个地处祖国边陲的少数民族村落中,钟丽萍会说哈尼语、拉祜语、傣语,跟许多村民方便沟通。医术好、热心肠出了名,隔壁村的病人也会往返3个小时专程找她看病。
村医钟丽萍在为患有高血压的村民做慢病回访。(受访者供图)
这7年里,钟丽萍见证了村卫生室从水、路不通,到通水通路,会诊从手写处方到电子化处方,老人看病可以不用出村,越来越方便。
今年大年初三,当地哈尼族村民将通过打陀螺比赛来庆祝新春,钟丽萍打算带上设备去给村民们量血压、做慢病随访。春节正值农忙,节日活动时大家正好齐聚一堂,是帮她了却“心事”、为大家做体检的好时机。
除夕,她为新的一年许下朴素心愿:参加乡村医生项目,进一步提升医术。“给村里人更好地看病。”钟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