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生命礼赞——清明前夕走进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03 15:11: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生命礼赞——清明前夕走进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字体:

  新华社福州4月3日电 题:生命礼赞——清明前夕走进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新华社记者周义

  “我死后,我的遗体捐给医学院,献身医学教育,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心愿。”这是93岁老人商铮生前对家人的叮嘱。2023年2月8日,商铮在病房逝世,5天后,家人通过厦门市红十字会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厦门医学院,他的名字也被永远镌刻在海沧文圃山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纪念碑上。

  清明前夕,纪念园内鲜花簇拥,翠柏含肃。一杯清茶,几盘点心,缅怀逝者的亲属一边擦拭石碑一边低声倾诉思念。陆陆续续,一些身穿素衣的医学生、市民手持菊花来到园区,瞻仰碑文,将手中的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

  在海沧文圃山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家属、医学生等人群向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献花。新华社记者周义 摄

  “他干了一辈子医学工作,还想最后做点事。”商铮的儿子商涛一大早带着妻子儿女来到纪念园祭扫,提到父亲,他眼眶泛红。

  “父亲毕业后从事生理学研究,在医药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厦门卫校干到退休。”商涛回忆,20世纪70年代,厦门卫生学校刚刚复办,教学资源匮乏,有老师向商铮反映,学校解剖室里遗体不足,医学教学受阻,商铮开始重视遗体的来源和收集工作。从那时开始,他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后来,商铮反复提醒家人要为他捐献遗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捐出他生前的工资及部分财产,用作医学院的奖学金,他说,从医学来,回到医学去,这辈子也算值了。”商涛告诉记者,在父亲捐献遗体后,厦门医学院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从校门口到活动室,一路上站满了为他送行的师生。

  “商铮”成为了纪念碑上575个名字中的一个。“厦门市红十字会于2009年在文圃山恩泽园内修建了这座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并于每年清明前后举办纪念活动,邀请家属和群众参加,以此缅怀这些大爱无私的捐献者。”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阮雷说。记者注意到,纪念碑上记录的捐献者最早捐献时间是在2007年,而最近的就在今年2月份。

  “我们也希望有人替他去看看这个世界,让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留下来。”器官捐献者家属吴立建说。今年2月14日,吴立建10岁的儿子因意外离世,悲痛万分的夫妻俩决定将儿子的器官和组织全部捐献,让孩子生命的意义延续下去。最终,5个人器官配型成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清明节前,吴立建和妻子在纪念碑前摆上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轻抚石碑上孩子的名字,说了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永远为你骄傲。”

  这是在海沧文圃山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拍摄的敬献在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的鲜花。新华社记者周义 摄

  截至目前,厦门累计遗体捐献365例,眼角膜捐献356例,器官捐献162例(捐献大器官519个),越来越多人了解到遗体和器官捐献的意义。在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有一个人名后面特地留了两个名字的空位。记者得知,这是一个家庭的一个成员已经捐献了遗体,他的家人也选择跟随他的步伐。

  “清明雨落,人心愁思。向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捐献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清明节前,来自厦门市红十字会的一则短信被发往每位捐献者家属的手机上。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