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28岁,妈妈46岁,女儿20岁……-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05 20:10:48
来源:新华社

爸爸28岁,妈妈46岁,女儿20岁……

字体:

“他依然年轻

但我已经老了……”

看到一家三口的素描画像时

46岁的叶庆华沉默了几秒

马上用手捂住了脸

瞬间泪如泉涌

她一步步走到画作前

轻轻抚摸着“爱人”

沉默了17年的思念

和对“久别重逢”的期盼

彻底淹没了她

她似乎没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一下蹲在地上

哭得不能自已

周围的人也跟着红了眼眶

这张跨越时空的“全家福”

是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0后”学生们送给她的礼物

 

叶庆华是烈士孟祥斌的遗孀

2007年

孟祥斌因救人而牺牲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那时,他们的女儿只有3岁

“一直在路上

我从未停止追逐的脚步”

为了继续丈夫的故事

叶庆华先后发起“为烈士寻亲”

“为烈士画像”等公益活动

她希望烈士活在青春的岁月里

只要有时间

叶庆华就四处奔走

寻访烈士信息、整理烈士资料

无论走到哪

她随身背着的黑色双肩包上

都挂着丈夫的相片挂件

“我不是一个人,他一直在我身边”

奔走换来了一次次“重逢”

叶庆华已为数百名烈士找到亲人

“卿已许国,吾将用余生与卿一起许国”

她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而他们的女儿

也考上了父亲曾经就读的军校

这张素描画

是她长大后与父亲唯一的“合影”

这一年,女儿20岁了

 

在叶庆华的影响下

2021年11月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90后”教师王伟带着学生们

加入了“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

成立“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

如今,他们已为约200名烈士

画下生前的模样

有学生说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画作

很多烈士去世前没留下一张照片

他们只能通过

亲属或仍记得烈士样貌的老人的描述

来最大程度还原烈士的模样

有时候他们的描述

仅仅是一行文字

 

20岁的全家乐画的第一位烈士

牺牲时恰好也是20岁

19岁的程功乐大学的

第一个暑假便泡在山里

为一位77岁的老奶奶

画她33岁就已牺牲的父亲

俞家瑞高考素描高分“上岸”

却说最难画好的是烈士那双眼睛

 

为了画好烈士军帽上的五角星

他们反复查阅资料

因为他们不知用多大的“力度”

才能画出五角星的分量

师生们的努力与坚持

让烈属们得以看到

或失去已久,或“素未谋面”的

亲人的模样 

从此,思念变得具象起来

 

清明前夕

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小花山公墓

一块黑色的墓碑上首次有了照片

照片主人叫杨贤海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公牺牲

由于仅有的一张照片早已遗失

杨贤海的墓碑上没有照片

杨贤海的亲人

找到安徽师范大学的师生

通过家中老人的讲述

完成了杨贤海的素描画像

获赠杨贤海烈士画像后,一家人视频连线。

领取烈士画像的那天

杨家来了6口人

他们托人为素描画像上色

彩色冲印3张

一张贴在烈士墓碑上

一张带到奶奶的墓前

一张珍藏于家中

杨贤海烈士后人看到照片后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幅幅画作是

一份份清澈的敬意

报答的是那一段段清澈的爱

你们的模样

我们永远记得

 

 来源:新华社微信

  统筹:李瑜

  监制:徐蕊

  记者:张紫赟、陈诺、屈彦、周畅、李梦婷

  编辑:李昂、伍越

  AIGC:夏园园

  鸣谢:芜湖传媒中心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