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律动|我与“金芦苇”共成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2 16:25:28
来源:新华网

雄安律动|我与“金芦苇”共成长

字体:

  【开栏的话】如今,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这片热土上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各方来客一到雄安,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即日起,新华社记者用小切口讲故事方式呈现这里拔节生长的律动,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脉搏。

  新华社石家庄4月22日电(记者冯维健、杨帆、苏凯洋)拔节生长的声音,在河北雄安新区最为真切。

  春日里,走进雄安新区启动区地标性建筑中国中化大厦项目建设现场,塔吊升降,机器轰鸣。1000多名工人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作业,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中国中化大厦是首批疏解央企中国中化的总部大楼,大楼设计结构高度150米,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最高建筑之一。3月27日,大厦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时间比计划节点提前1个月。这栋采用白洋淀“金芦苇”设计理念的大楼矗立在雄安新区,呈现出层层簇拥、拔节生长的体态。

  图为中国中化大厦建设现场(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在不断跨越中,讲述着时新日异的变迁故事。”中化控股雄安置业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吉烁告诉记者,中国中化大厦的注册地在启动区总部商务区001号地块。之所以叫“001号”,是有标志性意义的。

  “2022年4月,项目建设启动;2023年3月底,大厦建设冲出‘正负零’,从地下基坑工程转为地上主体施工;今年3月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张吉烁说,“金芦苇”的拔节生长,是“雄安速度”的生动写照。

  “在雄安干事,每一天都充满了激情。”记者采访时,张吉烁不止一次提到了这句话。他的“激情”,源自雄安新区的历史定位,更因为这里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张吉烁在中国中化大厦项目部门前(4月16日摄)。新华社发

  张吉烁的办公室在中国中化大厦建设工地旁边的一处板房里,办公室墙上张贴着项目306条工程任务清单。

  “这栋板房是启动区总部商务区的第一栋建筑。2022年项目刚建设时,周边是一望无际的空地。”张吉烁表示,短短两年的时间,启动区总部商务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周边路网密布、纵横交错,几家落户新区的央企总部都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作业。

  如今,除了中国中化大厦,中国星网总部项目即将整体竣工,中国华能总部正进行幕墙安装和内部精装,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项目已开工建设,这里的变化有目共睹。

  “建设高峰期,大厦平均每7天‘长高’一层。如今主体结构封顶,刷新了雄安的天际线,幕墙、机电、装修等各项作业在交叉进行。”张吉烁称,不久的将来,大厦和地下城市公共交通连通,人们步行200米就能到达雄安城际站,乘坐京雄快线半小时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小时到北京丽泽商务区。

  图为中国中化大厦与雄安城际站建设现场(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短短7年多的时间,一座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破土、萌芽、生长。新区新意浓,一天一个变化,这背后是无数和张吉烁一样的建设者在默默付出。他们在这片热土接续奋斗,用双手创造奇迹,他们与雄安共同成长。

  今年36岁的孙东东是中国中化大厦项目工程部经理,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大规模建设起步阶段,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雄安建设者。两年多来,孙东东为了便于现场管理,带领工程团队吃住在项目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白天晚上守着工地,即使家就在天津,离项目部只有100公里,但一两个月也回不去一次。

  与孙东东一样,中国中化大厦项目运营经理王浩也是一名“新雄安人”。他与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跟着项目各地跑,妻子则留在北京发展。如今,王浩妻子的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在雄安设立校区,项目已开工建设,二人团聚将不再遥远。

  “是雄安的发展让我们团聚。这场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我们对‘未来之城’的无限向往。”王浩说,“未来,我们将共同建设雄安,一起在这里播种梦想,收获希望。”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