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试管”到“大车间”——实验室激活滨海新区发展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9 19:56:13
来源:新华网

从“小试管”到“大车间”——实验室激活滨海新区发展新动能

字体:

  新华社天津4月29日电 题:从“小试管”到“大车间”——实验室激活滨海新区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王井怀、梁姊

  提到企业,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机器设备。可在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越来越多企业正将由精密仪器和实验试剂组成的实验室,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外景(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发展“必选项”

  前不久,物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该公司负责人张崇炜说,公司在滨海新区设立了技术中心,与超算中心合作有助于在数字技术助力油气资源开采方面实现新突破。

  不只是物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滨海新区,越来越多企业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或与相关研发机构合作,打造自己的创新产品,奔向高质量发展新路。

  去年7月,联合利华旗下高端衣物洗护品牌在滨海新区旗下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亚洲研发中心。该品牌美国总裁克莱门斯·赫尔曼表示:“新成立的亚洲研发中心更加表明,我们致力于在中国这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市场中促进本地化创新,并通过定制化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

  莱尔德、纬湃科技、霍尼韦尔……类似这样的外企研发中心,在滨海新区已有28家。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5年,具备了提供部分气象观测数据服务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来自创新、新市场来自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实验室中的探索。”公司负责人李峰辉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这些年,滨海新区高标准建设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等海河实验室,获批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创新中心、3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授予国家级创新驱动示范区称号。

  滨海新区科技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超570家,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创新策源地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工作人员在实验中(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今年初,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新一代碱基编辑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与高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不依赖脱氨酶的碱基编辑器,为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

  花开百朵,朵朵芬芳。近年来,从滨海新区实验室走出来的创新越来越多:人工心脏“火箭心”、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3月22日,科研人员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内准备实验。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作为创新的“领头羊”,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2021年11月16日在滨海新区揭牌,围绕细胞生态与免疫、细胞生态失衡与重大疾病等方向开展攻坚,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突破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前沿技术中心不久前揭牌。作为实验室的开放平台之一,前沿技术中心设有十个分中心,并配备一系列国际一流尖端设备。前沿技术中心主任王洪表示,中心将充分发挥前沿特色技术优势,紧密围绕细胞及血液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转化,助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成为我国细胞基因医药产业的策源地。

  天津市科技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技术合同成交858项,同比增长12.5%;成交额170.4亿元,同比增长15.8%。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如今滨海新区科研机构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朱岩说:“我们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经济“发动机”

  实验室里的一系列创新及成果转化已然成为滨海新区新时期发展的引擎。

  企业大幅节约成本。不久前,信创海河实验室与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联合攻关,解决上层应用与数据库的适配问题。“预计能节约60%的适配研发投入。”天地伟业总工办项目总监韩丽丽说。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工作人员记录实验数据(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行业开启转型新路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技术开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对外投资等方式达成企业合作260余项,合同交易额10.24亿元,影响产业规模约700亿元,推动我国化工、材料、医药、食品等一系列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孕育。2021年9月,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率先在滨海新区旗下滨海高新区挂牌。同年,由滨海新区打造的“天津市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无人机照片,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各行各业的生态发生改变。2022年华为与天津港集团等单位合作创立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如今,孕育于此的多项创新应用于天津港的“智慧零碳”码头。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彪说,通过物联网、卫星、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连通“人、车、箱、船、机、场”后,装卸作业时间比人工装卸减少26.2%,远洋干线船舶在泊船时效率提升28%。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