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19 17:25:07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通”,让他奋斗了40年——记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正高级工程师王西安

字体:

    

    王西安在任务现场筹划保障方案。朱嘉 摄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题:“通”,让他奋斗了40年——记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正高级工程师王西安

    赵婉姝、赵国涛

    “通”,是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正高级工程师王西安入伍40年来的关键字。

    “一切为打仗”,是支撑他数十年如一日在通信领域精耕细作的坚定信念。

    40年来,王西安始终铆在战位,牵头制定完善多种通信保障方案预案,为战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与保障、打通联合作战指挥信息链路等作出突出贡献,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王西安朋友圈的个人简介,年近花甲的他至今仍冲锋在前。

    2000年,在原北京军区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保障中,王西安的团队担负几十个固定场地的通信保障任务,和预期一样,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可当时一位领导却说:“你们通信兵,只要一停下来,就通得很好,但一动起来,就通不好了。”

    “这句话一针见血。我们通信保障的是什么?就是备战打仗!真正作战的时候不可能都是静止状态。”王西安深知当时通信保障存在的问题,如何让手中的技术和装备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了他日后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伴随着本领恐慌,王西安将一切空闲时间放在学习上,先后攻读了军事通信学和联合战役学的硕士,又在2010年获得军事通信学博士学位。每次王西安的毕业论文都以自己工作的重点为课题,将新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当前工作中。

    “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要研究一天。”秉持着不断钻研的态度,王西安向未知领域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2007年,在原北京军区论证引进智能光网络技术试点工作会上,时任原北京军区网管中心副主任的王西安据理力争,力陈建设智能光网络的重要性。

    这一刻,他已经等了5年,也准备了5年。

    智能光网络技术引进后,王西安带领团队又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弄清了智能光网络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的重难点问题及原因,破解了军事业务模型与智能光网络承载模型不适配的难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16年,战区成立后,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王西安整合原军区体制的多个通信工程项目,建成了首张与战区相适配的智能光网络。

    这张智能光网络实现了战区指挥信息链路抗毁生存能力的新突破。在2021年7月份战区部队遂行河南特大暴雨洪灾救援任务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指挥通联的畅通无阻。

    构建新型指挥信息系统、打通联合作战指挥信息链路、细化设计联合作战典型场景……王西安始终着眼于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保障战区作战指挥,带领团队研发的一项项技术成果在重大任务保障中得到应用。

    王西安调试通信机线设备。朱嘉 摄

    一代又一代技术干部压茬上岗,王西安一直把培养新的骨干人才作为重点。战区成立后,王西安为战区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倒逼技术干部“凭素质立身、靠业绩进步”,激活人才竞争的一池春水。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要不断学习、不停实践,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战区主战的步伐。”谈及日后的工作,“备战打仗”仍然是王西安的主题。

    王西安帮带业务骨干。朱嘉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张瑞杰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3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