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21 14:21:35
来源:解放军报

一次次挑战极限的飞行:空军歼-20战机试飞员李吉宽

字体:

    

    李吉宽驾驶歼-20战机在空中飞行。作者供图

    跃升,翻飞,旋转。

    此刻,战机如肆意翱翔的飞鸟,天空是独属于它的舞池。

    2018年,第12届珠海航展,李吉宽驾驶着配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歼-10B验证机冲向天际,在世人惊叹的目光中,展示了“眼镜蛇”“赫伯斯特”“落叶飘”等5个典型过失速机动动作。

    在单发鸭翼式飞机上完成5种高难度过失速机动动作,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这一刻,世界看见中国空军试飞员的自信从容,看见中国自主研制飞机的优异性能,也看见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腾飞紧密相连,对李吉宽来说,这是他身为一名试飞员最光荣的时刻。

    当一架架飞机冲破新的界限,当中国空军飞向更高天空,试飞员的身影始终随之翱翔。新时代的天空,李吉宽如愿以偿,担负了歼-20战机的试飞任务。

    作为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吉宽用一次次挑战极限的飞行,为新时代的空中作战验证了更多可能,也为人民空军全力奋飞开辟出更多航线。

    选择勇敢

    “只有亲身经历过生死考验,才会明白试飞事业的重要性”

    曾经,李吉宽并不真正理解,成为一名试飞员意味着什么。

    刚刚调入试飞部队时,他觉得很满足。“在我心中,试飞就等于去飞我国最先进的战机,而这正是每个飞行员的梦想。”李吉宽说。

    那么,试飞员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试飞,便是孤勇者的战斗。

    “试飞员飞的飞机、测试的武器,没定型,没先例,而且必须飞出高风险、高精度、高难度,从而验证拓展飞机性能的极限。”李吉宽说。

    这是一个用生命为战机试验,将热血献给蓝天的职业。

    “只有亲身经历过生死考验,才会明白试飞事业的重要性。”李吉宽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处置险情的经历。那也是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试飞员面对的风险与考验。

    那年夏日,西北大漠,四野苍茫。

    日光炙烤着战机表面,李吉宽在西北某基地执行某型战机的校飞任务。

    这一天,他同往常一样确认飞机状态良好,信心满满地进入座舱。

    飞机滑向跑道,一切显示正常。李吉宽握住手柄,操纵飞机加速,准备起飞。

    眼前的景物迅速向后倒退,机头逐渐抬起,就在飞机飞离地面不久,机身突然不受控制地向右翻滚。电光石火间,李吉宽迅速反向压驾驶杆,机身还是在持续翻滚。

    飞机操纵无响应,这种特情对飞行员来说,几乎是“无解”的。李吉宽万万没想到,自己会遇上这一天。

    反复操作无果,李吉宽灵机一动,向前压驾驶杆。出人意料的是,压杆的瞬间,飞机竟然自动恢复了可控。

    他立刻加大油门,机头向天空仰起,迅疾如箭,冲向云霄。

    完成当天的计划课目,落地后,李吉宽想起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心里一阵后怕。

    “这次经历改变了我对试飞事业的理解和看法。”李吉宽说,“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战机了如指掌,才能在关键时刻应对自如。”

    这场险情之后,他开始更认真地学习战机构造和机械原理,构思空中险情处置方案,并反复在舱中操作练习。

    再后来,每次遇到险情,李吉宽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正确的处置方法。

    “试飞员承担着国家最新式、最尖端的军用航空器试飞任务,只有自身的本领过硬,才能赋予战鹰最佳性能,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李吉宽说。

    李吉宽。作者供图

    跨越极限

    “有幸参与和见证国家航空事业的腾飞,我们是最幸运的一代人”

    这一天,注定是历史铭记的一天——歼-20战机在四川成都首飞。

    钢铁战鹰从这里掠地而起,直刺苍穹。这一天,中国空军开始跨入“20时代”。

    李吉宽是歼-20首飞小组成员,与首飞试飞员李刚互为备份。首飞当天,他驾驶歼-10战机全程伴飞,观察歼-20飞行状态。在歼-20降落前,李吉宽提前返回地面,默默将飞机滑到一旁。

    作为备份,李吉宽并不失落。看到新型战机在蓝天翱翔时,他感到热血沸腾。

    近年来,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呈井喷式发展,歼-20的首飞成功,开启了中国空军“20时代”,也宣告中国战机“隐身时代”的到来。“有幸参与和见证国家航空事业的腾飞,我们是最幸运的一代人。”李吉宽说。

    歼-20、运-20、直-20等国之重器横空出世,试飞工作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李吉宽感到与有荣焉:“因为这腾飞,与我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那年3月,李吉宽参加大迎角和失速尾旋专项培训。

    4个多月的时间,9个机型的飞行培训任务,5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和飞行体会……面对陌生的领域,他和战友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惊人的毅力,成功取得大迎角和失速尾旋试飞员证书。这也为他后来飞出“眼镜蛇”等典型过失速机动动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研制成功后,李吉宽主动请缨,挑战“眼镜蛇”机动。

    在推力矢量技术运用之前,国产飞机飞行受到最大迎角限制,一旦超过就可能失速,甚至可能空中停车。而他要挑战的“眼镜蛇”,是110度超大迎角机动动作。

    这意味着,以往国产飞机的最大迎角到110度之间的范围,是前人从未探索过的盲区。

    “就像待在一个拉着窗帘的漆黑房间,不知道外面天气是好是坏。只有窗帘每拉开一点,多看到一丝光亮,心里才能多一分踏实。”李吉宽的战友李刚说。

    90度,100度,110度!随着迎角增大,试飞员的每一个操作都至关重要。

    李吉宽绷紧了脑中的弦,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念头:“怎么把下一个动作做好”。那一刻,他仿佛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

    试验最终圆满完成。2018年的珠海航展,李吉宽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眼镜蛇”“赫伯斯特”“落叶飘”等超机动动作,成为中国超机动领域第一人。

    传递火种

    “让飞行员更加自信地捍卫祖国的蓝天,让空中力量更有能力守护和平”

    做了20年试飞员,李吉宽明白,试飞员是走在战争前面,为部队战斗力的成长排雷开路的人。

    如果一名合格的试飞员能够一次次挑战极限,将飞机和武器装备的最高战力化为部队的常态化战斗力。那么,一名杰出的试飞员,就需要将这种能力传授给更多飞行员,如传递火种一般,让尖端的技术、高难度的操作,在更大范围推广开来。

    那年3月,空军决定重启院校失速尾旋普训。李吉宽和战友接下了带飞首批种子教官的任务。

    在航空界,失速尾旋是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飞机进入失速尾旋,会一边自转,一边小半径螺旋下降。据统计,世界上军用飞机失事,有41%由于失速尾旋造成。

    酷暑时节,空气中热浪翻涌。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准备和试飞验证,李吉宽和战友李刚进驻某飞行院校,正式开始带教空军部队失速尾旋种子教官。

    考虑到失速尾旋课目危险性太高,为了减轻学员们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李吉宽和战友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由简入难进行教学——先让学员感受飞机即将失速的状态,一点点建立信心、掌握技术,再控制飞机进入失速,进而进入尾旋。

    “就像在悬崖边上搭台子,每迈出一步都要十分小心。”李吉宽说。

    带飞学员时,他将飞机拉升至一定高度,随后减小速度,增大迎角,蹬舵。顷刻间,飞机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怒吼着翻滚起来,进入尾旋状态。

    很快,李吉宽和战友让首批种子教官掌握了失速尾旋和左边界飞行的操纵特点、教学方法和风险防控手段。

    从试飞、带训到普训,从飞行教官到新飞行学员,在一级一级的教导与学习中,李吉宽和其他试飞员点燃的“火种”慢慢散播开来。

    失速尾旋纳入院校教学内容,不但为飞行员打牢了防范事故的安全基础,也从战斗力“源头”锤炼了他们特情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

    “我很高兴能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飞行员,为战友遂行各类飞行任务贡献一点力量。”李吉宽说。

    在李吉宽和战友的带教下,一个个从空海军航空兵部队走出的优秀飞行骨干,驾驶战机上高原、越崇山、征大漠、赴远海……

    “让飞行员更加自信地捍卫祖国的蓝天,让空中力量更有能力守护和平。”这,是李吉宽与所有新时代试飞员心中共同的愿望。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3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