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透露调仓三大变化 基金经理们走“新”了-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03 17:24:31
来源:新华网

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透露调仓三大变化 基金经理们走“新”了

字体:

  如果说资本市场是经济晴雨表,从总量上映射经济大势,基金持仓则像是放大镜,透视不同行业的周期冷暖。从基金定期报告的持仓调整数据中,可以品读出经济的结构性特征。2023年资本市场经历了宏观经济和行业板块的复杂变化,这一年的公募基金年报,透露了机构投资者调仓的三大新意。

  国企新认知 不只是高分红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

  GDP的稳健表现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中欧基金“深度价值投资派”老将,中欧价值发现混合基金经理曹名长在年报中表示,当前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区域,同时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企业业绩在朝预期向好的方向发展,市场虽然短期可能再次出现波动,但最终必将向基本面回归,因此对2024年全年及之后的资本市场表现维持乐观。

  在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国企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利润总额达46332.8亿元、同比增长7.4%。以煤炭、电信等行业为代表,大型国企凭借利润稳健增长和高分红优势,得到市场青睐,相关龙头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持续上行。

  实际上,赚钱和分红能力并不是国企的全部标签。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投资分别达到2.18万亿元、0.73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5.2%、17.1%,国企不仅拥有资源和牌照优势,同时也具备了更多科技驱动成长的色彩。同时,国资委加快实施市值管理成效纳入考核,新的考核机制也在推动机构投资者重新审视国企价值。

  对于国企上市公司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中欧瑞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卢纯青在年报中总结了一个新概念——“新时代的高质量增长公司”,她认为这类公司的特征是集中在大型央国企,高分红类型的公司中,不仅具有成长性、行业进入壁垒、垄断资源优势,而且拥有高科技附加和优秀的管理能力。这类公司既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对下行风险和确定性的考量。

  挖掘新质生产力 增配科创板权重

  在宏观面逐步复苏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在渐渐摆脱对地产投资的依赖,资本市场更关注新质生产力这个热词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2023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提出和贯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更为清晰,这为机构投资者布局提供了可靠的行业逻辑。

  沿着新质生产力导向看,科创板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市值占比较大的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等,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导向高度重合。产业周期和政策红利共同推动科创板优质企业快速成长,以半导体设备行业为例,中原证券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的13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9.55亿元,同比增长29.72%;实现净利润53.74 亿元,同比增长27.46%,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56%,业绩增长韧性不改。

  硬科技突破带来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这成为科创板价值重估的重要线索。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主动股混基金在沪深主板持股市值占比约62.19%,较2023年中报下滑0.90%;科创板配置市值占比13.38%,相较2023年中报上升1.62%。

  从行业层面看,全球AI技术快速迭代和加速应用,带来显著的产业投资机会,成为2023年贯穿全年的科技投资主线。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冯炉丹在年报中表示,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仍处于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尚未看到天花板。2024年值得期待的新发展包括多模态能力的提升,长流程任务智能化,以及定制化模型等。

  发现行业新看点 医药生物获增持

  2023年,不同行业板块之间出现明显分化,公募基金依据当前价格水平和未来预期,从性价比角度对传统重仓行业重新定价。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按照行业持股市值考察,截至2023年年末,公募基金前五大布局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15.17%)、电子(13.13%)、食品饮料(8.64%)、电力设备(8.46%)和计算机(6.09%)。与 2023年年中相比,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的占比分别上升2.38%和2.60%,电力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占比分别下降2.97%和2.03%。公募基金主动增持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的动作非常明显。

  医药生物和电子这两个基金主动增仓最明显的行业,共性在于股价调整较为充分,同时出现新的行业驱动因素。电子行业主要受益于MR等消费电子新品的拉动,以及AI算力爆发对产业链的拉动。医药生物行业的新预期在于AI技术大大缩减新药研发时间,以及政策推动国产创新药提速。

  根据Pharma projects数据,全球新药平均研发成本从2010年的11.9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5.1亿美元,呈现倒摩尔定律(Erooms' Law),即大约每九年,药物研发的成本会翻倍。英伟达的相关研究显示,使用AI技术可使药物早期发现所需时间缩短至1/3,成本节省至1/200。

  值得注意的是,Wind 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生物医药行业估值25.44倍,近1年、3年、5年、10年的相对估值分别处于23.5%、35.1%、21.1%和12.4%分位。新的成长预期遇到合理的价格,生物医药重新展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刚需长逻辑价值。

  基于上述积极变化,大型公募基金对医药生物行业青睐有加。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权益资产规模前20大的基金公司中,有7家将医药生物作为第一大重仓行业,平均配置比重达到23.34%,工银瑞信、中欧两家基金公司超过30%。此外,富国、工银瑞信、华安、汇添富、嘉实、易方达等大型基金公司,主动增仓医药生物行业2.6%-5.24%不等。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经理葛兰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国内创新产业链中优质资产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从技术角度看,过去几年,中国制药行业经历了仿制药、Me-too/Me-better仿创药、创新药几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快速仿创向真创新的提升过程。国内创新药企力争首创迎来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链出海步伐也在加速。在创新药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和企业受到了海外大药企的青睐,达成合作开发。在高价值链领域逐步取得国际突破,主要集中在创新设备、体外诊断等领域。

  展望长期,葛兰认为,供需关系决定行业发展。医药行业一直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新技术的突破也会带来新的临床需求增量。国内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迁也在推动医药企业不断调整自身布局,更好应对新环境下的全民医疗健康需求。

  【涉及观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纠错】 【责任编辑:唐滨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