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兰州大学,有位恶补文言文的德籍外教

2022-03-24 14:20:5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郭刚、张文静、王紫轩)阳春三月,午后暖阳斑驳而入,整个教室顿时温馨而明亮起来。精神矍铄的乌力老师正用“老外”的视角和学生探讨中国哲学,现场气氛热烈。

  今年64岁的乌力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师。平日里,他不仅承担着繁忙的语言教学工作,还主动带领学生在中德文化的“对话”中感悟人生。多年的努力使他成为师生眼中最热情的文化使者。

  架起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源于乌力早在40多年前就已萌芽的“中国梦”。

  旅行家马可·波罗著作里的中国见闻,激发了乌力对东方的向往之情。上大学时,乌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他的专业,希望通过语言学习来认识了解中国。

  乌力念念不忘的“中国梦”终于在2013年得以实现。他经朋友介绍来到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在黄河之滨的省会兰州开启逐梦之旅。

  课堂上,乌力是集博学、风趣、亲和力于一身的魅力“老头”。他常常设计一些有趣好玩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分组辩论练习口语、以角色扮演了解欧洲文化等。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拉近了中国学生和德语、和欧洲文化的距离。

  “乌力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主动学习异国文化的那一扇窗。他还精通中文、法文、俄文。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终身学习的乐趣。”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18级学生许建豪说。

  生活中,乌力是个学无止境的“年轻人”。来中国的9年时间里,他自创了看童书练声调、唠嗑中练反应的方法,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当然,一切努力都绕不开乌力的梦想:“传播文化、沟通世界”。

  热爱哲学的他希望将中国哲学准确、详细地介绍给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乌力花了近20年时间将一本介绍中国思想史的法语书籍翻译为德语。下个月,这本600多页的书籍即将出版。

  为厘清书中有关中国哲学的专业词汇,乌力找到文学院学生“恶补”中国古代书面用语——文言文。在他看来,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能打开中德更久远,也更深层次文化的“交流之门”。

  乌力说:“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但德国了解中国哲学的人并不多。我希望能够成为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把更多精彩而鲜为人知的‘中国故事’介绍给欧洲。”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林灵娜表示,乌力不仅是一位恪尽职守的教师,还是一位拥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文化研究者,乌力影响了她心中关于“外语教师”的定义。

  春风起舞,万物生长。当下,乌力正享受着在中国的教学之乐、生活之趣及译者之欣慰。他计划翻译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欧洲人知道的不只是大熊猫、太极拳,还有朱熹、王阳明等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

责任编辑: 张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