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

中央戏剧学院召开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研讨会

2022-05-25 09:45:3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薛园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是人民生活。

  伟大的艺术家如何造就?

  要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缺一不可。这是艺术教育的朴素真理,也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之一从成立之初的殷切希望。

  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5月23日,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以“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为主题的线上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戏剧学院特聘教授仲呈祥,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廖奔,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罗锦鳞,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孙惠柱,马可之女、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马海莹等25位专家、学者与学院主管领导、13个系的系主任及教师学生代表齐聚云端,结合中国革命与文艺实践,深入探讨讲话的历史影响和时代意义,共同交流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研究成果。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在发言中表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献推动了中国新文艺的发展,为革命文艺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讲话依然能够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启迪,为今天的文艺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支援。作为中国共产党艺术教育的大本营,中央戏剧学院一直肩负着建设新中国文艺事业的重要使命,因而更应该始终扎根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群众生活中去,进而创造出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廖奔曾是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张庚的研究生,并跟随多位时为延安鲁艺骨干力量的老革命文艺工作者学习工作,他深刻体会到老一辈们之所以能够奠定新中国文艺的基础,正是因为他们一生奉行着文艺为人民的宗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对于我们站在纷纭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正确追寻民族复兴与文化复兴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著名作曲家马可参加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延安文艺”代表作之一,作为红色经典,至今仍给人启迪。马可的女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马海莹通过父亲旧时的日记感受着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文艺界的影响,也细致体会到了鲁艺人对讲话精神的学习实践:“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鲁迅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照片

  其他嘉宾也分别从历史回望、艺术实践和理论探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不仅再次回顾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明确继承鲁艺传统,坚持“人民性”戏剧创作与教育之路,还结合戏剧的大众化与民族化、红色题材舞台作品的导演创作等具体艺术理论以及丁玲、刘炽、周立波等老一代人民艺术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艺术创作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如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令所有与会者都受益匪浅。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有中央各部门负责人、文艺工作者、48位鲁迅艺术学院教职工在内的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会后,以鲁艺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错纠偏,创造了民族歌剧《白毛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秧歌剧《兄妹开荒》、话剧《战斗里成长》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造就了延安的文艺繁荣,中国文艺发展的轨迹被深刻改变。

 

责任编辑: 张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