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新华观点 要 闻 新华关注 新华深读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精彩专题 医卫健康 看天下
首页 >正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立秋话农耕 劳者歌其事

2022-08-08 13:41:1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8月7日,河北省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西下营西沟村的农民在田里劳作。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2022年8月7日20点28分57秒,农历七月初十,立秋。

  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立”即开始,“秋”乃禾熟,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意义重大。今年是“晚立秋”,让人们对农业丰收有更多期待。

  作为华夏先民的伟大创造,指导农事的重要工具,节气以“农夫心里似汤煮”的农业生产为中心,而非以“王子公孙把扇摇”的闲适生活为中心。农谚有云:“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早立秋,满山丢”“早立秋,灰溜溜”。因为如果农历七月“晚立秋”,不管夏收作物还是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而如果是农历六月“早立秋”,天气很快转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不充足,长势受影响,产量跟不上。品读这些农谚,可以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华农耕文明“顺天时、讲地利、重人和”的大智慧。

  烈日酷暑,汗滴禾下,农事尤其辛苦,正应了《春秋公羊传》中的名句——“劳者歌其事”“秋后一伏”,对谁来说都难熬,但对农民和农业来说却十分宝贵。立秋是秋季的开端,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从南方到北方,立秋前后是“双抢”大忙季节。从拖拉机到无人机,虽然越来越多现代工具取代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力,但四季流转不会变,这方水土不会变,现代农业生产仍浸润着农业生产者的无数汗水和心血,仍然暗合着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在迫切需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当下,我们更要在立秋之际,表达对辛勤耕耘在农业战线的万千劳动者的敬意和礼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传统农事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产规律、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具有科学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认识立秋,感受立秋,体验立秋,就是触摸农耕文明的根须,从生生不息、春华秋实的文化之根获取永不枯竭的动力。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十分重视立秋,因为这是通往金黄丰收季节的开端。从立秋开始,“秋处白秋寒霜降”,从中国农民丰收节到中秋节,每一个节气节庆,都承载着“共说此年丰”“粮稳天下安”的美好希冀,都是穿越时空贯通古今、对中华农耕文明和劳动人民的一曲赞歌。

   (记者王立彬)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责任编辑: 张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