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间交往开辟中美合作的新路径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给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复信中强调“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这是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中美两国民间友好关系向前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也给中美两国化解当前政治隔阂、构筑持久民间纽带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径,增添了信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回顾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民间交往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北京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以“小球推动大球”,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3年1月,沈阳杂技团赴美国访问演出,全体演职人员受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待,并被赞誉为“为中美两国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1978年,52名中国学生赴美、8名美国学生来华,奏响了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友好交往的时代序曲。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两国人文交往不断增多,覆盖文化、教育、科技、媒体、旅游、卫生等多个领域。疫情前,中美之间每年人员往来达500多万人次,友好省州和友城已经覆盖了美国90%以上的州市,民间合作促成了双方众多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项目,推动两国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促进了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繁荣。遗憾的是自2017年以来,美国错误地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在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同时人为割裂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中止了富布赖特项目等传统合作,严重损害了双边关系。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国际关系说到底也是人的关系,人民间的友谊是不同国家更好增加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友好关系的真正基础。习近平主席多次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往来,为中美友谊厚植民意基础。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参观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共同欣赏林肯中学合唱团学生和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生的合唱表演。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复信美国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学生、复信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不忘“老朋友”,问候“新朋友”,勉励“小朋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青年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习近平主席鼓励两国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
今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客观要求大国发挥负责任的作用,着眼大局,与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挑战,创造机遇。中美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应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找到两国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相处道路,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从而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当今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人类生活在不同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环境中,生活方式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正是这些差异使我们的世界文明丰富多彩。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的加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国家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世界不同文明的交往要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保障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不仅要回应现实问题,更要面向长远未来。当前中美双方已同意扩大教育、人文、艺术、企业等领域的交流,两国之间航班数量也逐步恢复,民间交往有望打开双边关系的新路径。中国民间交往的大门已敞开,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重启两国各领域交流、解困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两国人民殷切期盼美方展现出勇气和诚意,与中方携手共同推进两国民间友好薪火相传,助力中美友谊之树长青,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轨道,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外交学院高飞 李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