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27 13:37:57
来源:新华网

凭什么螺蛳粉有这么多“粉儿”?

字体:

红通通的辣油浮在汤面,晶莹嫩滑的米粉浸满着浓郁的汤汁。倒入酸笋,铺上花生碎,夹起一排热气腾腾的螺蛳粉,上下嘴唇使劲一撮,满口的酸辣鲜香…… 

“嗦粉”是广西柳州人的日常,如今纵横千里,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柳州螺蛳粉迅速走红,不少商家、网民错把“螺蛳粉”写作“螺丝粉”,成为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一。

以“臭”闻名的螺蛳粉缘何能够广受食客欢迎,并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思客通过数据带你探秘。

“热搜体质”推动出圈

螺蛳粉的“社交属性”为其带来了广泛的话题关注度。“令人上头”的螺蛳粉自带槽点,有的人对螺蛳粉“臭味相投”,有的人却对螺蛳粉敬而远之。口感争议让螺蛳粉极具热搜体质。

从#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螺蛳粉#,到#第一次吃螺蛳粉的反应#,再到#妈妈眼中的你吃螺蛳粉#,有关螺蛳粉的话题不断在社交网络出现,热度动辄数以亿级。在频繁的讨论和分享中,螺蛳粉得以突破年龄和地域的限制而“臭名远扬”。 

年轻人爱上这酸爽口感,也让“一人食”更有滋味。微博数据显示,“90后”“00后”美食榜单中,螺蛳粉分别入选第一、三名。酸辣口感的螺蛳粉深得不少重口味年轻人喜欢,成为年轻美食家们当之无愧的新社交货币。约上三五好友嗦碗粉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最简单的快乐。

而对于不少独居人群来说,方便又好吃的袋装螺蛳粉刚好满足了他们“速食”“烹饪”“小份装”的生活需求。下班回到家煮一份便捷又美味的螺蛳粉是这些“孤独美食家”的“每日仪式”。

螺蛳粉“工业革命”

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螺蛳粉“走天下”。为了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满足广大食客渴望吃到正宗螺蛳粉的需求,柳州人运用工业思维,让螺蛳粉从“小作坊”走进工业园,通过工业化生产研发出既还原了美味,又能长期保存的“袋装速食”螺蛳粉,为螺蛳粉的走红打下坚实基础,让“袋装速食和现煮堂食一样香”。

从特色小吃到特色产业链,这次米粉届的“工业革命”推动螺蛳粉从传统特色产品“蝶变”为“网红食品”。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一系列螺蛳粉生产标准和发展规划打破了过往袋装螺蛳粉企业零星分散、野蛮生长的局面,集群效益日益凸显。

▲工人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生产车间包装螺蛳粉。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已基本形成集现代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2019年,“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2020年,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高达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超130亿元,袋装柳州螺蛳粉仅在网上就卖出了11亿袋。

作为螺蛳粉配料的小“配角们”纷纷变身为螺蛳粉产业的“主角”,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柳州螺蛳粉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3000多户,贫困户450多户发展螺蛳粉原料生产。2019年,基地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人均年增收超过9000元。

▲游客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参观。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街头小吃”的螺蛳粉在短短的几年间“乘风破浪”,不仅“撬动”了百亿大产业,还孕育出脱贫致富的产业链。螺蛳粉的未来之路会是怎样?拭目以待!

据说吃螺蛳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你是螺蛳粉的“真爱粉”吗?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汤辉

作者:宋敏榕

编辑:黄洁心

设计:赵薇

校对:王鑫蓉

联合出品: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纠错】 【责任编辑:王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