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梦·大国工匠

近期,“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中央网络媒体抵达安徽,深入合肥、铜陵、六安、芜湖等地一线企业、班组报道职工身边的“大国工匠”,讲述工匠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建功“十三五”。

阅读全文
作者: 新华网要闻部

“扎得准、钻得深、钉得牢”,这是中航工业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桑仁龙对自己工作态度的总结。二十七载辛勤耕耘,他心怀祖国航空事业,无私奉献青春才华,用行动传承着“工匠精神”,用汗水诠释着当代工人的职业情怀、执着与责任。
  桑仁龙介绍说,钣金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体力活。入行之处,因为身体瘦弱、臂力不足,他无法适应工作强度。在看到一些同事调整到管理岗位后,桑仁龙心里更是多了一分失落和茫然。可他转念一想:如果每个人都离开一线岗位,那活谁来干?抱着“真正的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这个信念,他最终坚守住了岗位。
  为了把本职工作做好,桑仁龙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好胜心无时不刻不敦促着他与人比学技术。勤奋让桑仁龙看到了事业上的起色,这是最令他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因为重体力劳动使手臂的控制能力下降,他不得不放弃坚持了十余载的个人爱好——书法。

桑仁龙:以钉钉子精神扎根航空事业

谈起入行的契机,陈闰祥腼腆地笑笑说:“任何东西都需要经历一个从创造到制造的过程,将设计师的构想落地到现实中投放生产的过程让我很感兴趣,这样的人很伟大,所以我就加入了机械制造行业。”2006年,大专毕业的陈闰祥进入中国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开机床工人。
  工作三年后,陈闰祥在职业规划上遇到瓶颈,“我不想一辈子只开机床,这不是我想要的”。迷茫的陈闰祥开始问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数控机床是电子和机械的结合,既要懂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要懂机械架构知识。为了尽快熟悉国外进口设备的操作说明,陈闰祥自掏腰包花费了一年薪水请外教学英语。很多同事都不解他要为何如此“大手笔”,陈闰祥却淡淡地说:“多充实自己,我各个方面都需要补充能量”。除了课上时间的学习,他也上网和国际友人练习口语。“完成课业后,我至少敢张口说了”,看似疯狂的投资,却有着深远影响。

陈闰祥:80后数控图纸“解构师”的匠心

今年56岁的翟长青在机械维护的岗位上奋斗了30多年,他是我国第一台电传动轨道车安装调试负责人、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450T及900T运架桥机和CPG500铺轨机……他领头创新开发了多项高端铁路铺架技术,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铁路铺架设备的守护神”,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面对荣誉,翟长青反复强调:“现场出问题,总是说我一来就处理好了。其实前面检查的同志已经排除了很多故障可能性,正好我一去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就很快解决了。这个功劳就记到我身上,实际我们的技术工人在下面默默付出了很多”。

翟长青:托举起高铁“跳板”的人

在安徽小城芜湖,提到铁画,58岁的工艺大师叶合,是必定绕不过去的“巧匠”,他外形儒雅,戴着眼镜,穿着飘逸。但从事的职业,却是一个每天敲敲打打、干粗活的行当。
18岁开始学习铁画的叶合,干这行已有三十几年。但他打了一辈子铁,手上却没有老茧,这也得益于他“巧”劲儿。
昨日,当记者踏进叶合的铁画艺术创作室时,他正在锻制铁画,火花四溅。工作室内的摆设很别致,古朴的座椅、各式的雕塑铁画。在他背后的墙上,还挂着自己的一幅作品,上面的“铁字”这样写道: 提笔文霸江山,泼墨晕染三千,挥锤舞弄天下......

铁画工匠叶合:以铁为墨 千锤百炼乃成形

干过出租车司机,也当过仓库管理员,曾经对职业有点迷茫的詹师傅,在2003年决定结束在外打工生涯,回到老家附近的安徽六安市安家立业。
机缘巧合,詹师傅成了一名数控工人,“天生喜欢动手,就觉得这份工作适合我”。
由于没有实操经验,刚上手数控工作时,詹师傅显得十分生疏。对于当年拜师学艺的囧事,他仍记忆犹新,有次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只有四成,别提多失落,“幸好师傅鼓励我,自己上网查、加紧练,终于有所突破”。
看见技术精湛的同行,詹师傅就特别羡慕,总想着自己能学会该多好。几十年间,他经历了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再到六安市首席技师的转变,始终没变的,是他谦虚谨慎的本心。

喜欢动手、爱搞研发 数控工的服务生产“小目标”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朱林荣一直坚持的理念。他介绍称,在2014年刚到上海铁路局工务大修段芜湖北焊轨基地工作时,他做了“三个罩子”,提升了焊轨工作的工作环境。一个是在空气压缩机上设计了一个风罩和消音器,这样就解决了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带来的机器趴窝问题,同时以解决了空气压缩机声音过大带来的扰民问题。第二个是在钢轨除锈环节的除尘装置,它的除尘效果达到了80%,也优化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第三个就是在焊机上的“除烟罩”,它有效的降低了焊轨时产生的锰蒸汽给工人带来的不适感。
  “这些改进看似简单,但切实的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而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点点滴滴的问题。”朱林荣说。

朱林荣:发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

“当时,我到处找网络安全的书看。边学边琢磨。”短短几年间,他潜心钻研、苦练本领,不仅取得了CISSP(信息安全认证专家)、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通信管理员高级技师等多项国际国内顶级专业认证证书,还成为了全国网络安全大赛竞技台上的佼佼者。2013年工信部全国网络安全大赛个人三等奖,2014年工信部和全国总工会“首届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员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
  与此同时,张琳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白+黑”“5+2”, 先后完成了三十余个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下发,初步实现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建立和完善安徽电信网络安全策略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桩。

无声处的安全卫士——记中国梦大国工匠张琳

四月的合肥,即便是在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内,新绿的树木也随处可见,一派生机,而在厂区的深处更是有一个满是创造力的工作室,它的领头人就是盛保柱,一名不断尝试、出新的“改良大师”。
  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钳工高级技师,在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盛保柱自己设计图纸,对多项制造工具进行了改良,是工厂内有名的“创新能手”,但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改良,都是一次次“笨法子”尝试堆砌起来的。然而正是这靠“笨法子”堆砌的办法,取得不亚于设备上新的效果,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以百万计。
  “在有限的条件下,这是也算我们的‘智造’方式吧。”江汽集团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轻卡一厂厂长孙峰革评价到。

钳工盛保柱:“笨法子”试出“智造”新方案

“我的手长得很难看,又粗又黑,都是疤痕。”江小山不好意思地抬起双手,指关节不自觉地弯曲,左手迅速指了指右手手背一块皱在一起的褐色皮肤,便马上将手缩回。
  与时下被年轻人追捧的美手标准相比,这双手实难找出可以沾边的优势。这双手每根手指都略显粗短,指关节隔的距离只有1~2厘米,最长的中指也不过6~7厘米的长度,皮肤纹路和斑痕清晰可见,指甲盖有些泛黄发黑……只有从厚实的手掌可以看出,这双手充满力量。
  “每天与钢铁和焊花为伍,这就是工人的双手。”江小山利索地拿起安全帽戴上,准备走进工厂的整理车间干活。

焊工江小山:大国工匠之路,我才走了一半

从事焊接工作的女性越来越少,在黄春燕所在的工厂,20多名焊接工人只有四、五位是女同志。
  黄春燕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合当焊工。但自己的师傅也是女同志,“师傅能坚持,我也应该能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不服输,她留了下来。
  回忆第一次焊接,黄春燕坦言,“一点底没有”,跟着师傅一步一步学习。谈起往事,黄春燕并不后悔干这一行。凭借与生俱来的韧劲,她硬是把口中“又苦又脏”的焊接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没有深入骨子里的要强,黄春燕恐怕很难走过来。如今,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更是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70后巾帼“焊将”: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如果将一架战机比作一个人,那么战机内无数零部件就如同人类器官一样,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机能。人类生病可以向医生寻求医治,你有没有想过,战机“生病”时是谁令它们重新恢复机能的?
  4月25日,记者跟随“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安徽行团队来到国营芜湖机械厂,见到了航修人陈卫林。
  陈卫林是国营芜湖机械厂的首席技师,主要从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加工,因为专业技能高超,在许多精度高、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任务紧急的零部件生产中,陈卫林被指定为唯一的加工者,可以说,他是一位为战斗机“治病”的“医生”。

“战机医生”陈卫林:20年成就航修大师

很多人都看过《歼十出击》《壮志凌云》等讲述飞行员故事的电影,很多飞行员遇到危险的镜头中,仪表盘都是控制战斗机最关键的部分。
  刘劲松参与研制的,就是这个仪表盘,也称为特种显示器。
  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到扬我国威的歼十飞机,特种显示器的前视红外激光火控系统曾长期落后于世界,导致飞机观测的分辨率和精准度都不能满足国防装备现代化的需求,想去国外买?不可能!这么关键的技术,国外长期禁运和技术封锁。
  难?不怕!面对这个被定位为“国防急需”的关键技术。刘劲松暗暗下了决心,难也要攻下来!他一头扎进8SG91Y1机载高亮度静电聚焦平视管项目的研制工作,迎着最难的产品--用于国家多项重点机型的前视红外激光火控系统的核心显示器件,迎难而上。

刘劲松:点亮战斗机双眼的“极致控”

“煤从天上走,电从远方来。”随着我国“西电东送”、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大步推进,电网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广,输电距离越来越长,而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成为实现远距离输电的关键。
  在特高压这个电网施工领域的最高竞技场上,王开库是绝对的冠军选手。
  自2011年年初以来,王开库就一直高蹈在特高压建设的舞台。尽管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的建设刚刚起步,但发展迅猛。这让王开库几乎每到一个项目,都要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

大国工匠王开库:特高压变电站上的“鲁班”

面对镜头,同事劝完全素颜的高玲打点粉底、涂个口红, 却被她断然拒绝。
  “化妆品都有香气,一旦干扰到嗅觉或者味觉,都会直接影响品酒结果。”不施粉黛,却并未减弱高玲在镜头前的自信。事实上,品酒师还不能吃辣、不能酗酒抽烟。作为专业人员,日常禁忌也不失为一种保养。
  起初,高玲进入白酒评酒行业还有点误打误撞的感觉。入职七年,她干的都是普通酿造工作,并未察觉在品酒方面有任何特长。直到1996年厂里举办的一次白酒品评培训,她竟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
  刚参加培训时,高玲被师傅要求点评两杯不同品质的白酒,自己的回答至今难忘,“都那么辣”,她说,当时真是啥也不懂。

不恋红妆爱酒香 揭秘女品酒师的“舌尖生活”
菜单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