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取得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4/25 18:38:00
来源:新华网

我国科学家取得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

字体:

  4月22日,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高性能纤维电池。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介绍,团队正在纤维电池的应用之路上进行探索,该成果有望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pagebreak

  4月22日,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手机可放在编织有纤维电池的织物上充电。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介绍,团队正在纤维电池的应用之路上进行探索,该成果有望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pagebreak

  在复旦大学实验室内拍摄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左二)领衔的科研团队(4月22日摄)。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介绍,团队正在纤维电池的应用之路上进行探索,该成果有望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pagebreak

  在复旦大学实验室拍摄的高性能纤维电池(4月22日摄)。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介绍,团队正在纤维电池的应用之路上进行探索,该成果有望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