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在“无声小吃摊”有声之后-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5/19 14:58: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在“无声小吃摊”有声之后

字体:

  5月16日,张语涵在长沙市雨花区雨聆聋儿康复中心学习。

  在湖南长沙的四方坪夜市,同是听障人士的张永胜、湛靖雯夫妻经营着一家“鸡蛋仔”小吃摊,他们只能通过手势、打字与顾客交流,在人声鼎沸的夜市里显得十分安静。

  今年年初,一位自媒体博主记录下张永胜一家的故事:为了能让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听见这个世界,夫妻俩靠摆摊攒下的积蓄和亲友的扶持,在女儿两岁多时给她左耳植入人工耳蜗,右耳佩戴助听器。张永胜说:“人工耳蜗太贵了,我和妻子可以听不见,但女儿必须听见。”

  他们的故事被传播开来,社会各界的关心与鼓励涌向张永胜一家:1月,他和妻子收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助听器,在张永胜32岁生日这天,第一次听到了女儿叫他“爸爸”;3月,在一家耳蜗企业的帮助支持下,他们一家前往上海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近一个月的休养后,三人进行了术后第一次开机调试,听到了彼此的声音;5月以来,长沙一家康复中心免费为夫妻二人提供听力训练和语言培训。

  告别了无声世界,有声的新生活并没有夫妻二人设想的那么简单,但张永胜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的网名是“我不再是孤单战斗”,他和妻子在女儿的“指导”下,从基础的声母韵母开始,一步一步学习开口说话。

  张永胜说等生活稳定下来,希望有能力去帮助其他听障人士,让他们听到世界美好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张语涵和爸爸张永胜在吃晚饭。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在四方坪夜市,张永胜(中)、湛靖雯(右)和一个听障朋友交流。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在四方坪夜市,张语涵跟爸爸妈妈玩耍。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张语涵(左)在长沙市开福区思语儿童发展中心学习,爸爸张永胜在一旁陪同。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张永胜在四方坪夜市准备出摊。人工耳蜗开机调试后,他将招牌“无声”改为了“有声”。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在四方坪夜市,张永胜(中)和一个听障小朋友打招呼,女儿张语涵(左)和这个小朋友是一家听力康复中心的同学。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在吃晚饭的间隙,张语涵(左)教爸爸张永胜(右)正确发音。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4月22日,张永胜一家在AB耳蜗湖南服务中心接受人工耳蜗开机调试。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这是张语涵用记者相机拍摄的爸爸张永胜和妈妈湛靖雯(5月15日摄)。

  新华社发pagebreak

  5月15日,张语涵在吃晚饭时和爸爸张永胜玩耍。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6日,张永胜(中)、湛靖雯(左一)在长沙市雨花区雨聆聋儿康复中心学习。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湛靖雯(中)在四方坪夜市为顾客制作食品。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6日,湛靖雯(中)在长沙市雨花区雨聆聋儿康复中心学习。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张永胜一家在家中休息。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7日,张语涵(左)在长沙市开福区思语儿童发展中心学习,爸爸张永胜在一旁陪同。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pagebreak

  5月15日,张永胜(右)在四方坪夜市准备出摊。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