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10/ 25 10:10:35
来源:南方日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经验

字体:

  徐立文 舒建华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从创立到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发展史,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反抗内外压迫、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一种外来思想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播主体:从进步知识分子的自发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自为自觉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杨匏安等知识分子,以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组建各类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团体、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形式展开,是进步知识分子的自发性传播,其受众也多限于知识分子之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组织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在各种势力的包围和镇压下,传播自己的理论,汇聚志同道合的同志,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渐发展成有组织、有目的的自为传播。首先,充分利用知识分子的理论宣传优势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12位曾在党成立前后办过报刊,且绝大部分是进步和革命的报刊。其次,创建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如果党员超过十人以上,应该设立宣传委员一人。”再次,积极创立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创办《新青年》《共产党》《向导》《劳动界》等党报党刊,成立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以及各类革命书籍。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通过党的宣传团结工作,党员队伍迅速壮大,这反过来也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扩大影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本着强烈的传播主体意识,构建起系统的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形成明确的传播目的,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影响。

  传播内容:从基本原理、外来经验的传播,到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融合传播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杨匏安《马克思主义》等文章,都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学说等思想作了阐述,或者介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后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内容。一方面,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从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介绍俄国革命经验到探讨中国革命的方向和路线,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形成以着眼中国具体情况、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线的传播内容。另一方面,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语、中国表达。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原理又不囿于原理,逐步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的崛起并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时代化、世界化,构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构建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传播体系。尤其是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构建符合信息化、网络化特征和要求的传播体系,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应该将中国化与世界化联通,立足于中国化传播,进而让世界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传播路径:从思想理论的传播,到思想与社会实践纵深结合的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为主,将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思想和理论的形态呈现给中国人民。而思想要让人接受,必须与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理论只有与中国社会各阶级人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开花结果。“长衫先生”走进工农群体,创办面向工农的通俗读物,举办补习学校,向工人阶级宣传“反对资本家压迫工人”,向广大农民呼吁“打土豪分田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各社会阶级的革命需求相结合,用各社会群体听得懂的话语进行宣传,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号召力,成为工农革命的动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体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必须走向实践,与不同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社会诉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影响人、引导人。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业。百年实践深刻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要致力于推进学术、政治、通俗三个维度的传播,打通学术思想理论、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生活三个领域,使科学理论更好地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之问。(徐立文: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舒建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纠错】 【责任编辑:徐可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411279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