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 23 19:45:53
来源:新华社

“在飞火箭身高第一”: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一箭双星”成功发射

字体:

  12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也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年度航天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转运中的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提供)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双主星发射任务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轨道卫星发射重量将达到6吨至7吨左右,而目前我国高轨道发射主力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为5.5吨。今年3月刚加入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征七号改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高轨道5.5吨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改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此次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要挑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双主星发射任务。为了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合理容纳这两颗卫星,设计人员采用了串联布局,打造了外支撑整流罩,有效提升了整流罩内可用空间,使任务实施成为可能。

  另外,研制团队还进一步优化设计,在火箭末级中新增液位数字处理器,实现了液氧流量调节功能,增加了推进剂可用剩余量,提高了运载能力富裕度。

  60.7米!在飞火箭身高第一

  由于“双星”任务需要,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全长达60.7米,比年初发射的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高出了0.6米,是我国目前在飞的最高火箭,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芯三级直径3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也是国内长细比最大的火箭。又细又长的外形,意味着火箭姿态稳定性设计难度加大。

  研制团队通过全箭模态试验掌握了火箭弹性频率,在此基础上开展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参数设计,并通过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验证,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和控制精度。

  图为转运中的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提供)

  从“失利”到“顺利”,成功离不开努力

  去年,长征七号改遥一火箭发射失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很多人至今仍觉得揪心。去年4月,在完成故障定位后,型号负责人提出:“要组织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复飞,在2020年年底完成产品准备,让火箭具备出厂条件。”

  不到一年时间,在执行原有空间站任务基础上,又增加一发火箭,对研制团队来说,难度很大。但没有人提出有困难,各个系统都努力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2020年12月30日,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完成出厂评审。在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研制过程中,团队不光准备了一发箭所需的产品,还进行了28项地面试验和74项技术状态更改。

  今年,长征七号火箭执行了两次空间站任务,成功发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两次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长征七号均以出色的表现,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其间,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更是经历两次推迟发射,面对从未有过的情形,研制团队各系统从自己的产品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分析,确保产品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复杂环境下保持正常状态。

  此次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三火箭是长征七号系列火箭今年的第四次任务,标志着这一型号的火箭正式迈入了高强度、高密度发射阶段。

  “此次任务研制时间短,从2020年3月开始论证,2021年10月完成总装和所有研制试验。为了确保研制节点,研制团队加强策划,严格过程控制,充分利用仿真手段保证设计不出现重大反复。”魏远明说。

  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设计人员依然根据任务特点,专门策划了13项大型试验,不仅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也为发射场相关测试操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缩短了试验周期。(记者胡喆)

【纠错】 【责任编辑:詹婧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9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