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6/ 07 21:13:25
来源:新华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山东“黄河滩”正变成“幸福滩”

字体:

  新华社济南6月7日电 题:山东“黄河滩”正变成“幸福滩”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闫祥岭

  笔直的马路、整洁的街道、热情友善的乡亲们……这里是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的孝兴家园。168栋高层住宅,让3万余名黄河滩区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住在黄河边上,发大水的时候房子地基都毁了,只能不断地垫台、盖房。我家房子就盖了五六次。”年近八旬的孝兴家园居民于家云说。在黄河滩区生活了大半辈子,他讲起当年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

  黄河滩区,即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区域。山东曾有约60万人生活在此,安居难、吃水难、用电难等“滩区八难”如影随形。安居难,是难中之难。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的孝兴家园。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安居不得,何以小康!

  2017年,山东省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五种方式,全面完成滩区群众迁建任务,给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这是山东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农村群众安置工程。山东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为统领,组织开展3轮摸底调查,摸清市县和群众需求期盼,反复核实迁建规模,在黄河入鲁的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了滩区迁建的“山东模式”。

  孝兴家园是山东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占地1450亩。39个行政村整体异地搬迁,1万多户家庭从“散乱破小”的石头房里搬进了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楼房。

  2021年5月底滩区迁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当年10月底外迁社区全部完成搬迁。山东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圆。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居民于家云(中)、朱存红夫妇和儿媳妇安风芹(右)在迁入的新居中。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居住条件的巨大变化,激励着人们为美好生活不懈奋进。

  梁山县,是山东济宁市唯一的沿黄县。在实施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中,这里同步建设居民迁建安置区、家居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赵堌堆乡的翠屏家园,是当地的一处迁建安置区。居民王桂清说,现在家里通了燃气、暖气、自来水、互联网,社区有幼儿园、学校、卫生室,路都是新铺的。家乡换了新颜,她也选择回乡务工。

  “以前在外打工,都是老人照顾孩子,很不方便。挪到这里来挺好的,在附近家居产业园就能找到工作,一个月拿4500元左右,下班也有时间照顾孩子。”王桂清说,比起迁建前,现在的生活更舒心。

  记者了解到,在黄河滩区迁建过程中,山东突出滩区产业发展,以扎实产业带动充分就业。当地协调推动安置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包括44个产业园区或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可吸纳2.9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安居、乐业,生活越过越美。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居民冯辛华(右)、徐金玉夫妇在自己经营的茶叶店里准备直播。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6月初,烈阳悬空,暑热渐酣。山东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去年栽种的树苗已茁壮挺拔,树下凉风徐徐。行走在社区,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设施等,渐次映入眼帘。

  在六合社区,当地把较小地块打造成口袋公园,把更小地块改造成小微绿地。面积虽都不大,贵在紧邻居民区,让老百姓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为防止雨水冲刷村台,村庄四周还栽植了防浪林。“年轻”的防浪林,棵棵树干笔直,像一个个哨兵,日夜守护村台的生态安全。

  随着滩区迁建及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山东段两岸环境越来越美,旅游等产业加速发展。

  “黄河岸边,天蓝水清树绿,满怀发展的希望。”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北范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华说。今年以来,社区落地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打造农业、生态融合互促的湿地系统,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大河奔流远,幸福歌未央。

  山东在推动滩区迁建工作中,将滩区迁建与设施配套、社区管理、产业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集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黄河滩”正变成“幸福滩”。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72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