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 05 16:22:32
来源:新华社

奋斗者·正青春丨返乡创业青年王静:站在农业风口的“弄潮儿”

字体:

  新华社贵阳8月5日电(记者 罗羽)“家里有玉米芯的不要丢掉,把它们收集起来,跟我学用玉米芯种菇。”王静站在直播间的镜头前,手捧一小捆玉米芯说。

  王静今年32岁,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人。2013年,她辞掉在深圳一家外企的工作,回到丈夫吴安军的老家黔东南州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做了一年民办学校教师、两年菌种公司工作人员后,于2016年底开始创业,通过直播或短视频传授农业技术。

  “我觉得自己站在了农业发展的风口。”她说,如今,王静已经在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积累了超300万的粉丝。

王静(右)在抖音直播间讲解玉米芯种菇技术。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2015年,我在一家菌种公司工作时,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课上讲到电商将在未来5年成为助推农业发展的风口。”王静说,2016年从菌种公司辞职后,她在高塘村租了一栋闲置两年的老屋,开始从事电商带货。

  此前,也有人将老屋租下做生意,但失败了。看到王静又把老屋租下,一位亲戚略带嘲讽地说,放弃好好的外企,回家来折腾,大概率也要步人后尘。

  听到亲戚的嘲讽,王静暗自下定决心要把电商做好。“依托良好的生态,贵州的农特产品品质优良,关键是如何把它们更好地推送给消费者。”她说,电商开辟了一条新路。

王静在蘑菇棚里查看蘑菇生长状况。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那段日子,王静一边从线上接单,一边与丈夫到各地农户家收货,悉心向优秀的农户请教种植技术。“我深知要不断学习,所以一直留心各种农业技术,希望能为我所用。”她说。

  2017年,王静开始发展自己的基地,利用学到的技术种植魔芋、茯苓、红薯、蘑菇等农特产品。

  “2017年,在施秉县开展的一期自媒体培训班上,老师们介绍了短视频的带货趋势及其创作和运维技巧。”王静判断,短视频将助推农业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想清楚内容输出方向,并未草率进入。

  之后两年,她一边打理电商业务,一边不时浏览各大自媒体平台。

  最终,王静找准了方向:向网友系统、细致地分享农业种植技术,并尽可能帮他们带货。

  2020年,王静开始拍摄短视频,利用秸秆、玉米芯、废弃的松树根等种植蘑菇、天麻、灵芝、茯苓……把过去在菌种公司和向农户学到的种植技术一一分享。“通过短视频平台把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推介给农户,同时吸引一些经销商前来采购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她说。

  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王静带货的主要方式,其平台销售额已连续两年超过了100万元,助力上千户农户实现增收;每年她还以施秉县赋予的“科技特派员”身份,奔赴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户就种植技术答疑解惑。

  “青年人要做有价值的事,善于学习,把握时代机遇。”王静说,“认准了道路,就要排除干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全力以赴。”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9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