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3/ 04 16:50:35
来源:新华网

王阶委员: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刘映)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研究中医也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具备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支持疗法两套医学体系的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除人才不足外,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还面临中西医融会贯通不够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的建议。

中西医结合并非“机械组合”

“中西医结合并不是‘中医+西医’、‘西药+中药’的简单拼合与联用。”王阶表示,医学是以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虽然中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两者是可以互通、互补的。西医学把人体视作单元机构,依赖实验科学、强调微观结构的研究;中医学以阴阳平衡观为指导,以五行相关学说为联系,强调系统论和整体观,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疾病防治,注重人体身心健康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两者都有各自发展的局限性。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在已取得的大量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兼取中西医之长,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思想性与技术性并重、中西医理论兼融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乃是当务之急。

在实际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中西医结合教育和人才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更为短缺。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4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仅有23家单位能够授予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 占比仅为52.27%,而设立中西医结学院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数。2019年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硕、博毕业生分别为5691人(8.02%)、536人(4.03%)、189人(15.87%),中西医结合毕业生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更为短缺。

二是理论基础不扎实,中西医融会贯通不够。对中医药系统理论,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方剂配伍等经典理论的认识理解不足。对现代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系统掌握及深刻研究不够。

三是中医辨证的功夫不到位、临床诊疗技术均不过硬。目前住培医师要求中西医双重诊断和双重治疗,但大多都未形成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无法灵活将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经验应用于临床,也不能完全胜任急危重症救治,由于临床实训时间不足,不少医学生进入医院规培后自感临床实践能力欠缺,无法熟练操作专科专病的中西医临床技术。

四是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不充分。临床实践中,多数住培医师存在中西医“机械组合”现象,简单将“中医+西医”拼合,“西药+中药”联用。一些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现象,住院病人的中医药治疗率下降,中草药费用比率下降,西药上升,中医特色科室的中西医结合也未能体现。

四大途径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

对此,王阶建议通过几大途径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培养:

一是加大中西医结合教育投入,培养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增加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率先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双一流专业作为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培养中西医结合科研思维,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学科体系,培养中西医临床、基础、传染病等多学科交叉人才,发挥中医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促进康复、降低轻症转重率和重症死亡率的优势。

二是加强中西医基础理论学习。强化《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学习,掌握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具备中医望闻问切及理性思辨的临证技能,并有成效。同时学习系统西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技方法,理解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对应疾病状态,成为兼具中医和西医扎实功底的临床医生。

三是强化中医特色疗法、增强西医急救技术能力。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师承教育和临床实践。熟练掌握中医特色临床技能,如中医辨证论治在发热疾病,针刺在疼痛性疾病,通腑法在急性肠梗阻等疾病中的应用。掌握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急救操作和最新技术,提高临床救治率。

四是提升病证结合临床诊疗能力。坚持以中医为体,以西医为用,体用结合。强调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同时利用中西医结合双重诊断、双重治疗优势,培养微观诊断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加强中西医结合循证能力建设,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研究,实现中医药临床转化。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3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