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十人故事|他在京津冀播撒创新的种子-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3/01 18:40:23
来源:新华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十人故事|他在京津冀播撒创新的种子

字体:

  2月26日,周一,扈德辉提前约1小时到公司,对当天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召开不同城市的项目专题会,研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情况;分析项目运营团队还需要哪些支持;参加会议探讨公司近期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接待合作伙伴、重点企业来访,找寻双方合作的契机……一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他离开办公室时已是晚上7点多。

  52岁的扈德辉大部分工作经历都和中关村紧密相连——从早期的中关村信息技术从业者,到中关村信息谷保定区域运营负责人,乃至目前所担任的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和河北在产业方面的联系愈发紧密。2015年4月,中关村在京外设立了首个创新中心即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扈德辉担任总经理。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成立之初,扈德辉感到压力很大。虽然行业经验丰富,但他的园区运营经验不足。他和同事在北京、保定两地频繁往返,在北京积极推介保定,把北京的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专家邀请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参观。

  “为了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我每次赶最早的高铁往返两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附近那家快捷酒店的大部分房间我都住过。”扈德辉说。

  慕名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扈德辉却不急于“把大楼填满”,企业的技术含量、发展前景和产业微集群的打造才是他考量的重点。

  扈德辉说,曾经有家保险公司给出不菲租金,想包下两层办公区建分公司,但被他一口回绝。而当“90后”王世杰用一台旧电脑展示自己研发的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时,他当场拍板,给了王世杰一间40平方米的办公室,帮助其联系有关科技企业,还免了半年的租金。现在,王世杰的公司已经有近300名员工,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

  经过约5年努力,截至2020年5月,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率超过80%,大部分是北京的企业把分支机构和成果转化机构落在了保定,包括中创燕园、用友网络、华凯光子等在内的300多家企业和机构在这里落户。

  “当初到这里时,保定的工业生产体系以机械、能源、汽车、纺织为主。”扈德辉说,随着中关村在保定快速发展,保定逐渐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微集群,当地一些创新平台以中关村为标杆,提升服务品质和专业度,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图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受访者供图)

  扈德辉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一同成长。2017年起,他开始分管北京顺义、吉林长春、辽宁沈阳等地的中关村项目。

  2020年,扈德辉获得保定市荣誉市民称号。2021年,扈德辉回到北京,担任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23年8月30日,由中关村信息谷负责运营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扈德辉说,这次科技园的设立是中关村的集成服务体系第一次整体延伸到京外,中关村协同基金、中关村科技金融超市等在此设立工作站或工作窗口,帮助入驻企业解决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困难。“企业在这里可以凭借专利、科研成果等轻松融资,雄安中关村的服务水准完全和北京相同。”他说。

  凭借这种运作模式,仅数月时间,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对接企业2300余家,筛选出300余家可重点对接的企业,其中64家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国药集团、眼神科技等35家企业完成选址;一期项目入驻率超90%,二期项目合作已顺利启动。

  过去十年,中关村在京津冀地区陆续布局了10多个项目。扈德辉在京津冀播撒创新种子的脚步一直未停歇,他每周至少一次在外地出差,频繁往来天津、河北等地考察各类产业园。

  “中关村在各地的创新园区,要想方设法推动中关村的优势资源赋能本地企业,让一些企业即使不入驻中关村,也能享受中关村提供的服务。”他说。

  “中关村信息谷在‘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请进来’,引入外域优质企业到北京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前累计引入落地北京项目266个。”扈德辉说。

  扈德辉(右一)和同事们开会研讨。(受访者供图)

  扈德辉说,以前他到保定工作时,还有不少人对他的选择感到疑惑。随着中关村很多项目发展愈发成熟,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想到天津、河北发展,尤其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不少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已经落户,吸引创新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中关村信息谷立足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口号,让区域更创新,让创新更省心。”扈德辉说,他将继续升级中关村信息谷增值服务产品,推动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更好地赋能京津冀合作城市。

  策划:刘江

  记者:赵鸿宇

  编辑:朱舜、何晓

  海报: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