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精致江南 如琢如磨-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10 11:10:53
来源:新华社

国宝画重点|精致江南 如琢如磨

字体:

江苏常州寺墩遗址

是以新石器时代

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

中心聚落遗址

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

反映了崧泽文化晚期

向良渚文化时期的变迁

 

自20世纪70年代起

寺墩遗址开启发掘工作

历经6次考古发掘

仍在不断“上新”

出土的玉璧、玉琮等级之高

在良渚文化时期实属罕见

这件神人兽面纹玉琮

是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代表作

由透闪石软玉制成

刻纹为玉工徒手雕刻

在1毫米宽度内甚至精刻出四五条细线

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

这件十二节神人兽面纹玉琮

属于高节玉琮类型

在太湖北部地区良渚文化时期的

大型墓葬中比较常见

既是良渚文化高超琢玉技术的代表

也是寺墩古国贵族权力的象征

《周礼》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由此推断

玉璧用来礼天

玉琮用来礼地

在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墓葬中

玉钺往往放置在显著位置

专家推测

此时的玉钺

已完全脱离实用器范畴

成为专门的礼器

在寺墩遗址的第六次考古中

考古人员发掘崧泽时期墓葬近50座

但仅少数几座墓葬出土玉璜

足见玉璜的珍贵

可谓当时的“奢侈品”

遗址出土的漆彩陶壶

尤其能体现崧泽文化特征

这件编织纹卷尾鸟形象漆彩陶壶

颜料中含有大漆成分

充分证明

中国史前漆彩陶器的高超工艺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于成龙表示

江苏常州寺墩遗址

生动反映了史前长江下游地区

文化面貌趋同

生活方式相似

聚落联系密切

为讨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

提供了新视角——

或许

曾经的江浙沪皖地区

早在5000多年前

就同处一个文化圈

与如今的“长三角一体化”遥相呼应

监制:胡国香

设计:王宇轩

记者:蒋芳 邱冰清

编辑:邱世杰 谭慧婷 赵露露

学术指导: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于成龙

鸣谢:南京博物院

常州博物馆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