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护舰“心”——记海警川山舰机电部门的一线坚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11 18:02:37
来源:新华网

我以我心护舰“心”——记海警川山舰机电部门的一线坚守

字体: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我以我心护舰“心”——记海警川山舰机电部门的一线坚守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

  高温、轰鸣,他们的生命,与船舱中运转的机器同频共振。

  汗水、油污,他们以奉献,为海警维权执法提供坚实保障。

  在海警川山舰上,有这样一群执法员,他们守护着舰船的“健康”,用青春与忠诚捍卫祖国万里海疆。

  “医”者护心

  柴油机、发电机、压缩机……机器阵列持续发出轰鸣。这里是海警川山舰机舱,为全船供给油、水、电、气等工作、生活资料,被称为舰船的“心脏”。

  这里也是川山舰机电部门执法员的“战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好这些机器,保证舰船运行安全。此外,全舰上下的机械设备抢修,也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我们就像是这艘船的医生。”海警川山舰机电长匡旺兴说。

  机舱中,金属的撞击声无休无止,执法员的工作也如机器运转一般循环往复。为了保证安全,他们每小时记录一遍几十个点位的参数,定时巡视十多个无人舱室,排查故障和安全隐患。在集控室里,值班人员还要对机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报警。

  4月10日,执法员在海警川山舰机舱中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一天深夜,船舱某处下水管堵塞,多处地漏返水。匡旺兴立即带着部门人员赶往现场疏通下水管道。奋战7小时,故障排除完毕。大家早已浑身透湿,汗水混着管道喷出的污水流了满头满身。

  “‘一身油、一身水、一身汗’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匡旺兴说,遇到维权执法任务的关键时刻,机电部门全员待命,随时出动抢修设备。

  培育匠心

  给船“瞧病”,技艺是底气。

  熟悉管线分布,是机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匡旺兴船舱房间的电脑里,保存了全舰100多型装备的几百幅图纸,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管线。把这些图纸细细读一遍,就要个把月的时间。若想掌握,唯有勤看勤学。

  执法员梁钊睿从别的部门调来川山舰。从熟悉舱室装备,再到跟班训练,他一有时间就拿着笔和本,下到机舱摸管线。

  “一开始班长带我,我一边摸一边画,有了时间就背笔记和材料,记好了自己再下机舱摸。”半年后,梁钊睿将全船80%以上的管线分布刻在了脑子里。上舰工作两年多,梁钊睿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机修难题。

  “机修想搞好,一贵在勤,二贵在细。”匡旺兴说,平时工作中,执法员们形成了“听、看、闻、摸、检查”的“五勤”法则;维修故障时,要有系统思维,既要关注局部故障,也要考虑故障部分对管线整体的影响,进而做出最合理、最安全的维修选择。

  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直观,匡旺兴将医护知识与机修实践生动结合起来:管线对应心血管、电路电缆好比神经系统、集控室和驾驶室是大脑……作为“医生”,要注意船体各个部分有无“高血压”“神经坏死”等症状,必要时进行“移植手术”,为船体更换零件。

  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复盘中,执法员的机修技艺日渐精进。

  “提升机修本领,消灭故障隐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战功。”匡旺兴说。

  铁汉忠心

  26岁的俞帅帅是家中的独生子,2019年成为海警执法员,现在是海警川山舰机电部门舱段班班长。去年,他出海执行任务返航途中得知母亲突发脑溢血,病情危重,抵港后立刻赶最早的一班飞机回了家,但还是未能赶上见老人最后一面。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因为出海执行任务未能亲眼见证孩子出生,母亲一人在家却只能趁年假短暂陪伴……谈到家庭时,“对不起他们”是机电部门执法员说过最多的话,但他们深知有国才有家,面对祖国的万里海疆,他们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4月10日,匡旺兴(左)和俞帅帅在海警川山舰上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也有过质疑和退缩,也羡慕过其他岗位执法员能够驾驶舰艇,冲在一线。”刚到海警工作时,俞帅帅曾想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缉拿海上走私犯的英雄。第一次身处机舱,面对40摄氏度高温、噪音能够高达100分贝的工作环境,他也一度想打“退堂鼓”。

  支撑他走下去的,是一份信念:“我们是海警,应该在人民需要我们的地方踏实干好。”

  这是海警执法员的共同告白,也是他们的不渝初心。

  4月10日,执法员在海警川山舰机舱中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4月10日,俞帅帅在海警川山舰上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