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这张医院“网”,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好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18:19:19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这张医院“网”,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好病”

字体: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 记者手记:这张医院“网”,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好病”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家门口的小医院,怎样把更多病“看好”?

  记者日前在江苏盐城东台市看到一幕:患者到镇卫生院做完CT,片子十几秒钟就通过信息系统传到市里的三级医院,没过多久,诊断报告传了回来。“跟在市医院拍片子一样。”CT室技师小张当天已经接待20多名病人。

  不仅影像可以“云诊断”,血液标本等也能远程送检。东台市人民医院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专业物流的运送路线和视频。乡镇卫生院采集的标本,如有必要,会以最快速度送到这里,“80%的检验结果可以当天反馈”。

  一张信息网,实现市镇服务一体化、检查结果同质化,不同医疗机构变“各自为阵”为“一体共享”。

  “全市2个龙头医院、6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18个镇卫生院、341个村卫生室(站)组建成一个医共体。”东台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崔海告诉记者,当地在组织架构、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机制化建设,为更多乡镇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三级医院服务。

  东台市时堰中心卫生院的急救实训室里,医护人员正在练习使用呼吸气囊。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摄

  让患者少走的每一步,正汇聚成医改的一大步。

  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江苏全省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57个,县域就诊率达93.9%。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东台连续举办三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培训会,介绍当地典型做法。23日,一场关于持续深化医改的新闻发布会又在这里举行。

  信息网是“表”,协作网是“里”。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通堵点、流程再造,方能变“多方博弈”为“多方共赢”。

  自2023年起,东台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和医保基金等一并纳入医共体总盘子,结合“四方(群众、医生、医院、政府)满意、群众健康、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运行效率”5个方面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总量、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直接挂钩。

  下级医院不用担心被“虹吸”,上级医院不用担心被“架空”——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真正成为“一家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关键。

  有了“指挥棒”,“重治疗”也加快向“管健康”转变。

  针对当地老年人口占比超37%的现实情况,东台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牵头组建10个专病小组,分别联动市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和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提高“管好健康”带来的阳光工资,建成健康网格,不让小病发展成大病。

  “让优质医疗服务覆盖城乡最末梢,最大限度扩大健康受益面。”崔海这样期盼。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