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 一个城市装得下几个24小时书店? (05-07)
· 阅读:品质比数量更重要 (04-30)
· 装上“假肢”的古村落怎能走远 (04-25)
· 评论:实体书店能否打好“用户体验”这张牌? (04-23)
· 文化时评:阅读见证城市高度 (04-23)
· 文化时评:何必急于跟“文艺片”划清界限 (03-27)
· 乡愁,如何才能记得住? (02-20)
· 农家书屋缘何乏人问津 (02-19)
· 中国观众为何爱看“夏洛克”? (01-20)
· 古典音乐进地铁:“拿来”还需接地气 (01-20)
· “文化热战”时代当显中国自身魅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系列述评之一 (01-16)
· 给实体书店更多的政策扶持 (01-15)
· 主持人规范用语:必须的 (01-15)
· 文化站长不是专门写材料的 (01-14)
· 评论:期待自律下荧屏更加清爽 (01-13)
· 文化反腐何必梁山排座 (01-10)
· 为“官员两丢自行车”叫好 (01-10)
· 别曲解了“方言限令” (01-09)
· APP、二维码、微信 新技术能否为博物馆“扫”出未来 (12-31)
· 以文化之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2-31)
· 3D人才培养,仅有技术还不够 (12-24)
· 艺考改革,请多听听师生意见 (12-24)
· “禁令”之下,贺卡“寒战” (12-24)
· 文艺批评需走出四种规定性 (12-23)
· 冬至出“乌龙”折射民俗文化的迷失 (12-23)
· “记得住乡愁”的规划是好规划 (12-16)
· “游客止步”越少越好 (12-13)
· 文化志愿服务:播撒春雨汇成河 (12-13)
· 中国食文化应该如何申遗 (12-12)
· 基层博物馆与高校文博学科如何实现共赢 (12-12)
· 文化消费意识亟待深化 (12-12)
· 动漫产业链需有文化“魂” (12-11)
· “傍潮流”不如关注绝版书 (12-11)
· 以文化之力托举伟大中国梦 (12-11)
· “虚胖”的国产电视剧该减肥了 (12-04)
· 电视剧莫要赢了市场丢了观众 (12-02)
·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 (12-02)
· 工程为文保让路当成惯例 (12-02)
· 电视综艺节目如何从引进步入原创 (12-02)
· 农民文化节因“农”而变 (11-29)
· 语文教材岂能失真? (11-29)
· 当修地铁遇上文物保护,谁给谁让路? (11-13)
· “随手拍”需自律 (11-29)
· “限娱令”为何又加强? (10-22)
· 星巴克咖啡定价有问题吗? (10-22)
· 为举报论文造假退出院士增选,值不值 (10-22)
· 评论:城市忽视文化就是“土豪” (10-29)
· 文化企业上市受挫 理性看待文化金融热 (07-12)
· 私人图书馆:既需借力,更要助力 (07-12)
· 乐器制造迎来材料革命? (07-12)
· “待遇”不同让民办博物馆处境尴尬 (07-25)
· 出版业智能化将成主流发展趋势 (07-16)
· 从孙健君到郭敬明 他们是电影导演还是产品经理? (07-15)
· “工程为文物让路”不应是新闻 (11-29)
· 努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10-26)
· 善用具象,文化传播更有气象 (09-17)
· 文化名城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09-10)
· 《求是》评论员:大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09-01)
· 新华社:正确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08-24)
· 人民日报: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 (08-24)
· 新华社: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08-24)
· 人民日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体制障碍 (08-24)
· 光明日报:以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08-24)
· 光明日报: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创造文化建设新辉煌 (08-24)
· 光明日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08-24)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