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23 16:19:34
来源:中国华能

非凡十年·讲述丨愿做祖国江河里的一朵浪花

字体:

  “都读到清华博士了,干嘛还要去偏远一线呢?工作环境艰苦,起点又低!”从我下定决心要去水电站起,类似的质疑声便不绝于耳。

  入主流,上大舞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清华教给我的,我必须这么做!

  从“工学博士”到“工地博士”

  离开清华园,走向澜沧江,我水电生涯的第一站来到了小湾。作为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和重点工程,小湾水电站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高的300米级双曲拱坝,能够参与这样的世界级工程建设,我的内心有一种“开疆拓土”的激动。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我每天更多的是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很多人调侃我从“工学博士”变成了“工地博士”,我却乐在其中。

  2011年,我接到了调任龙开口水电站的通知,也迎来了我水电生涯的“高光时刻”!

  龙开口水电站是华能在金沙江上建设的跨流域标志性工程,建设艰辛不言而喻。刚放下行李,我就被工程部的人拉去了会议室,一起讨论“深槽治理”这一难题。

  龙开口水电站坝段基础的原始河床上存在一个从上游到下游最大平面宽度达22米的深槽,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平整场地时,发现地面有个大天坑。“深槽”的出现超出了设计预期,在国内类似工程中尚属首例,如果按照常规施工手段一点点用混凝土把深槽填满,可能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而这意味着数十亿千瓦时的电量损失……

  作为“深槽治理”攻关团队的一员,我开始和大家一起废寝忘食地研究解决方案。我们查找了所有国内外可供参考的资料,请教专家团队,和设计院、施工单位反复推敲可行性,最终决定在深槽的上部搭建承载板,下部洞挖并回填混凝土,相当于把深槽分成了“多层楼房”,上下同步施工。看着深槽一点点被填满,我的内心也渐渐踏实起来。

  三年间,我们一起创造了许多“第一次”。在海拔2400米的燕子崖上,我们首次采用三级竖井,解决了半成品料高落差运输和长距离空间转弯、高速胶带机高强度运输成品骨料的难题;在电站大坝与右岸变形体之间,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桩板墙与重力坝接头方式,简化了变形体边坡处理,为缆机供料线布置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我们首次采用GPS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推动了大坝数字化施工技术应用……

  2013年5月21日,终于迎来了龙开口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重要时刻。工地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我的手机也响个不停。和激动相比,更多的是紧张,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全局。所以我只能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得更全面一点……听到值班员向云南电网中调汇报:“正式结束72小时试运行,申请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行!”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台前”到“幕后”

  随着澜沧江流域中下游水电站陆续投产,澜沧江上游水电建设也拉开大幕,华能的水电版图直指西藏。西藏地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的难点,自然成为科技攻关的重点。

  2014年,我告别了奋战6年的工程建设一线,来到了澜沧江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开始着手研究“高寒地区植被恢复”。

  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技术,我多次和团队成员沿着澜沧江从海拔不足1000米的糯扎渡水电站到达海拔近3000米的筹建中的RM水电站,沿途观察地质、气候和植被变化。经过多番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我们最终研究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取土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掌握了一批高寒、高海拔地区不同恢复模式的水、土壤、空气、生物等数据,科学回答了高海拔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RM水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推动了退化高寒区域植被恢复技术的进步,为未来梯级电站建设、高寒区水电开发、国内水电行业在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虽然我不能亲历每一座水电站的建设,但想到我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多个高海拔水电站,还高原一片绿色,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跨越”到“新的跨越”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华能作为国家骨干能源企业,正在以“三型”“三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分布式连片开发为主要路径,全力打造十大多能互补基地。澜沧江公司作为其中一员,正在新能源转型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2021年5月,我被任命为澜沧江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挑战。面对云南省第一轮新能源竞配工作,我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云南省各相关部门、州市政府之间,不断沟通、协调,恨不得一周7天都在路上。但每当项目落地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又让我甘之如饴。今年4月26日,集团公司二季度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澜沧江公司开工新能源项目达到201.6万千瓦,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随着云龙新松坡光伏电站的开工、TB水电站大坝首仓混凝土完成浇筑、RM水电站左岸1号隧道上下游顺利贯通……澜沧江流域的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从蓝图变为现实。展望未来,建成后的清洁能源基地将依托大电网把西南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地区,在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电力负荷增长需求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西藏、云南等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东西部协作发展,成为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新引擎。

  回首十年,我很庆幸能拥有这样一片广阔的舞台,让我得以在水电领域大展拳脚。未来,我将继续做祖国江河里的一朵浪花,随着国家水电发展,奔涌向前!(白璐 孙贺)

【纠错】 【责任编辑:吕爱玲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68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