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闻知史,向史而新——读《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有感

2022-02-21 14:45:51 来源: 新华出版社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之一,新华通讯社(以下简称“新华社”)从战火中走来,90年间以无数的新闻篇章见证并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创新与发展。尽管新闻学教科书上屡屡作出“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这样的论断,但记述着这个国家风雨前行时历经的重大历史事件、时代洪流下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沧桑巨变中总结的重要启示警示的新闻文本,却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与价值,能够以独特的历史细节穿针引线,编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宏图。《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下简称“《精品选》”)成功地对这些优秀新闻作品进行了集录。

纵观这90篇新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新华社始终立足于时代潮头,忠实记录着“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进程轨迹。从第1篇《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到第90篇《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精品选》收录的是从救国、兴国到强国道路上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新闻佳作。《开国大典》《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历史的审判》《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等通讯名篇,有的获评中国新闻奖,有的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有的成为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有的化作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些对大时代、大变革、大事件的采写与定格,已在潜移默化中沉淀为全党全国人民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红色基因和澎湃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而知史通今,并不唯“大道”所限。《精品选》中不仅有记录党和国家历史性时刻的长篇特稿、感人至深的时代楷模纪实,还融入了多篇视角平实却意蕴非常的新闻通讯。例如,《当你们熟睡的时候》将时间定格在1956年7月18日夜的北京,通过对医院急救科、电车公司、报务室、菜站合作社、饭店等生活场所的报道,还原了一个城市普通而又忙碌的夜晩,读来暖心至极。《在大海中永生》聚焦邓小平同志骨灰撒入大海的时刻,新闻借由讲述邓小平与大海之“缘”,回望伟人一生所昭示的“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的不朽气概……小人物有光辉时刻,大人物也有平凡瞬间。90年来的“大事”与“小情”、大时代与小人物、大变局与小细节,都得以被新闻平等地着墨,彰显了新华社作为党的新闻舆论重镇在新闻工作中对“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原则的信守与践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应“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作为新华社90年来新闻实践的缩影,《精品选》中的90篇新闻作品无不取材于一线,恪守于事实,植根新闻人实事求是的历史传统。无论是关注民生问题的《菜价追踪》还是讲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中国农民板凳上的民主体验》,是通过小韩庄救人事件反映人们心中那个“谱”的《小韩庄的庄风》,还是记述邮员王顺友为了一个简单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处穷尽青春年华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每一篇都表明,只有在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的基础上据实书写的新闻,才能生动感人、口碑载道, 真正产生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也正因为有事实作为联结,新闻叙事与历史叙事才能在报道中实现和谐与归一,让其不仅不会因时空的变换而黯淡,反而可以日益焕发出于历史长河中摆渡事实与记忆的独特价值。

1931年至2021年,新华社的红色电波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将中国声音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向比勒陀利亚进军》《我们最需要的是和平》等报道,新华社向世界掷地有声地发出“人民的呼声不容忽视”“人民最需要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等主张。当前,我们业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中国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时代背景下,党和人民对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党的新闻事业排头兵提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期望和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精品选》不仅是对新华社乃至党的新闻事业近百年发展历程的一次回望,也同样昭示着未来,彰显着21世纪中国声音深入国际社会、激荡世界回响的光明前景。(黄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编写组 编

新华出版社 2021年11月

ISBN:978-7-5166-6065-2

定价:90.00元

 

相关稿件

以闻知史,向史而新——读《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有感_新华出版社官方网站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