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迟立忠:强大心理素质助力奥运健儿出色表现

2021-08-09 18:5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 8日,历时17天的2020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38金32银18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激烈的运动角逐除了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体能提出极高的要求,也给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带来极大考验。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迟立忠谈到,奥运会参赛意义远大于各单项体育赛事,因此,参赛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备战训练和参赛过程中需要面对和承受更为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挑战。事实表明,我国奥运健儿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出了自信、镇定、坚韧、专注等心理品质,以及超强的压力适应与应对能力,这与运动员平时受到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分不开的。

迟立忠表示,备战和参加奥运比赛的运动员可能面临的压力通常来自于:对失败的恐惧、对可能存在的消极社会评价的担忧、情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比赛焦虑、常规被打乱造成的心理适应困难等。另外,相比往届奥运会,此次东京奥运会受关注程度更高,备战及参赛过程包含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除了赛期延后等赛事安排,比赛程序及规则等方面也有一些调整需要去适应。因此,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调控能力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专业辅导。

在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能会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以及竞技状态的变化而出现一些波动。迟立忠表示,一方面,运动员、教练员可结合自身经验以及训练备赛实际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或改变;另一方面,也可依靠运动心理学专业人员的支持与帮助。比赛步步惊心,赛前准备亦要步步精心。

教练员在赛前准备以及比赛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迟立忠说,在赛前及临场指挥时,教练员除了对运动员进行技战术的指导外,也会对运动员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帮助其确立自信、减轻压力;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也会在场外呐喊助威,利用暂停时间给予运动员指导、鼓励、提示等。

作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迟立忠结合自身经验谈到,提供心理保障服务时通常会开展以下工作:举办系列心理讲座,帮助运动员了解信心树立、压力应对策略、注意力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开展心理技能训练,如指导并带领运动员进行表象训练、放松训练、暗示训练、正念冥想训练等;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或咨询,帮助运动员解决团体性或个体化的心理问题。另外,工作人员也会教授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心理演练、注意控制、呼吸放松等,供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使用,在比赛过程中依据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此外,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心理工作者会根据需要,协助制定比赛预案,建立心理应对策略,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操作性方案。

迟立忠说,这些工作的开展对运动员做好赛前心理准备及比赛中心理调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个方面、多种形式的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获得全面的心理成长,成为真正具有一颗“大心脏”的赛场强者。当运动员在赛场上遇到情绪波动时,可以使用已掌握的一些专业性的心理调节方法,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实时调节。比如比赛过程中当运动员感到紧张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或伸展身体来放松自己;可以通过握拳、挥臂呐喊、跑动来宣泄紧张情绪、激励和调动自己;可以通过叫暂停喝水擦汗来使自己冷静,稍事休息,缓解紧张;可借助心理暗示,提示放松、稳定;此外,还可通过回想动作要领,专注做动作,以应对紧张时动作感觉不佳的情况等等。

此次奥运会上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也进一步印证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助力运动员的比赛发挥与潜力挖掘,“大心脏”是运动员能够突破自我的重要“配件”。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刘畅   [责任编辑: 付琳]

相关稿件

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