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 14 12:50:04
来源:新华网

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主办的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旨在展现先进典型,宣传“最美”、学习“最美”、致敬“最美”。他们作为生命的捍卫者,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视作崇高理念,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生命的延续,守住人民生命健康底线。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主任医师

        从1955年至今,马玙的从业经历几乎是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一个缩影。马屿从事结核病诊治、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60多年,始终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马玙与同事在鼻导管治疗的基础上,发明了全新的肺导管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她曾是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周工作五天,每周四上午在北京胸科医院出门诊。此外,面对家境贫寒的患者,她还会自己垫付医药费。马屿常说,病人是弱势群体,应该对他们耐心细心一些,“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是爱”。

        吴焕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

        吴焕淦主要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究,“加快中医针灸国际标准的制定”一直是他的研究重点之一。他擅长应用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肠纤维化等肠腑病症。同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他研究整理出一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即“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技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2020年新冠肺炎来袭,吴焕淦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网络视频及微信群与其他专家组成员展开“云上学术会议”讨论,参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第二版)》,全力推动针灸在抗疫一线发挥作用。

        吴尊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干预室主任

        吴尊友主要研究为:艾滋病流行病学、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项目评估等。他向群众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在不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防治试点工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做出重大贡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积极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中,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新冠疫情及防控知识,阐述新冠肺炎在流行和传播特征方面显著特点。对群众关切关切的问题,他及时给予权威回应,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通过科普方式传给民众,转化为人民抗疫力量。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董家鸿扎根肝胆领域研究三十余载,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建立了包虫病防控体系。他多次组织国内顶尖专家奔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包虫病最流行、也是医疗力量最薄弱的地区,深入基层解决贫困地区看病难的问题。新冠疫情期间,董家鸿率队奔赴武汉开展多学科远程医疗服务,形成“前方临床救治,后方多学科远程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成医疗模式;捐赠将其参与研发的“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系列产品,为全方位疫情防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从事肝癌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38年,在肝癌临床诊治及肝移植、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他带领团队用五年时间研究了251例肝癌移植病例,分析提出肝癌肝移植的“上海复旦标准”——即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9厘米就可以进行肝脏移植;同时更新了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才能进行肝脏移植的“米兰标准”,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纠错】 【责任编辑:付琳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4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