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9/ 09 17:11:44
来源:新华网

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专题活动——“优秀创作者谈科普”举办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8日,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抖音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专题活动——“优秀创作者谈科普”在京举办。

        本次活动围绕“如何更好地建设科普创作良好生态”主题展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十位优秀科普创作者和科学传播研究学者进行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担任点评嘉宾,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主持活动。

        刘嘉麒表示,科普创作要将科学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严肃当中融入欢乐,明确科普内容与对象,实现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他强调,科学普及对于整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希望社会能够对科普工作者给予更多的认可。

        王京春表示,科普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普创作者的积极参与,通过优秀创作者和业内专家在科普创作领域的交流,可以更快地解决在科普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升科普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通过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促进科普中国智库平台建设,实现科普与多领域协同创新。

        与会科普创作者及专家围绕“解决科普创作的难点和面临的困难”主题,从提高科普作品影响力,科学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普的大环境,着重提高青少年、老年人科普效果,以及如何用好融媒体、新媒体工具,应用科学传播规律做好科普等角度开展分享与讨论。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从坚持传播科学知识、研究用户真正需求做科普视频以及充分利用融媒体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科普创作经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中国科协船舶工程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田小川从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出发,讲述了科技人员应当如何做好科普。她表示,科普是用艺术来呈现真实的“科”,强调科要“准”、普要“鲜”,从而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双人舞”。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岚峰分享了自身从事科普工作的经历与思考,表示应创造支持科普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工作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科普创作当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表示,科普创作当中应该更加注重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不断生产高水平的科普作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曙光表示,科普既要有流量,也要重视流量到社会价值的转化,应当全面思考和研究科普工作的意义。

        专家们还围绕科普创作议题中如何创作好的科技文化作品、如何坚持运营思维和观众思维以及如何坚持寓教于乐等方面发表观点。

【纠错】 【责任编辑:付琳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