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爱” 德清“医路同行365”志愿服务项目惠及10万余人

2021-10-28 17:27:18 来源: 中国财富网

  晚上8时许,一辆急救车疾驰到德清县人民医院。“我来帮忙抬!”章伟忠说着,立刻和急诊室的护士们一起迎了上去。

51岁的章伟忠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医路同行365”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10多年来,他每年的晚上都有一半时间呆在急诊室,与护工一起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陪护、导医,是德清名副其实的“最美志愿者”。

事实上,像章伟忠一样,利用晚上时间在急诊室服务的志愿者从2008年的几十人次,已经累计增加至1200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到 41000 小时,服务患者超10万人。仅2020年,服务总时长就达到了9200小时,参与人次达2800人次。

“医路同行365”志愿服务项目,在推动大众化公益进程的同时,也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未穿“白衣”,他们同样是天使

10月26日晚18时45分,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已有100多位挂号患者,抢救室的床位旁,挤满了焦急的家人。医生护士都在紧张地来回穿梭着。

“麻烦把这位患者送去拍片!”护士长话音刚落,穿着红色马甲的傅建良立刻上前,与患者家属一起快速推起救护床。在这里服务了五六年的傅建良,已经对相关的检查流程谙熟于心。“现在急诊室的CT和B超室都改到附近,比以往方便多了。”傅建良感慨道,这给患者的治疗节省了宝贵时间。

“不用担心,不会有事的。”一路上,他不停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将患者送进检查室后,傅建良默默退出来,站在门口静静等待。

除了傅建良,忙碌的志愿者里还有姚月春的身影。“请问这个自助机怎么操作?”“哪里可以测体温?我家孩子发烧了!”急诊大厅里,总有人焦急地咨询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姚月春一天中要回答很多次,但每次,这位2009年就在急诊室大厅当志愿者的中年汉子都很耐心地一一回答。他说,“能帮到他们,比较开心啊!” 但其实,姚月春因为腰间盘突出在家休养了一周,才刚刚好转。

                                                           

图:姚月春在指导患者家属网上结算

人们说,即使没有护士的白衣,这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一样是“天使”。

护士长:感觉他们就是我们的一分子

“急诊陪护组”的组建,源于2008年初的一次义工聚会。

陈雪芬是一名中学老师,她偶然注意到许多外地民工和车祸伤员就诊时,没有家属陪同,几个护士根本忙不过来。

这让义工们萌发了组建一支“急诊陪护组”的想法。

最初,这个“急诊陪护组”只有20多人,他们之中,有教师、公务员、小老板、技工,还有外贸员,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都跟医护无关。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志愿者工作,他们还从医院里请来了“老师”,学习了基本的救护常识,还特别注意学习了沟通技巧,以便能够安抚病人、家属的情绪。

培训合格上岗后,他们实行轮岗,自此,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都有三至四名义工参与了急诊室的志愿者工作。遇上突发状况、人手不够的情况,只需要一声招呼,住在附近的义工也会马上来帮忙。

急诊室护士长周爱珍说:“义工们对待病人十分耐心,有时候遇到家属情绪激动,他们还会主动沟通,充当家属和院方的润滑剂,感觉他们就是我们的一分子。”

“大爱” 志愿者们十四年风雨无阻

十四年来,日复一日的检查指引、体温测量、推担架车……即使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医路同行365”志愿者团队身上的那抹红色,总能温暖着人们的心。

这些普通的志愿者中,章伟忠曾不幸遭遇车祸,在他昏迷的六天六夜中,志愿者的帮助感动了他,怀着感恩的心,章伟忠在康复后也加入项目团队,一做就是10多年;姜陈宁的父亲是志愿者团队成员,在父亲中风昏迷后,“父亲未完成的公益,我来做”,姜陈宁主动接起了父亲在医院的工作;勤勤恳恳的应建平,在照顾妻子重病期间,依然积极参与“医路同行365”项目的志愿者工作。

他们都是普通人,然而他们心中都有“大爱”。正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医路同行365”志愿服务项目才得以传承了十四年,并将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中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湖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都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褒扬。

情暖人间,大爱无疆。相信“医路同行365”志愿者团队还将继续温暖更多人。(王力中 俞思衍)

[责任编辑: 孙慧 ]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0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