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大熊猫”背后的倾力守护-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28 23:36:30
来源:新华社

“海上大熊猫”背后的倾力守护

字体:

  新华社厦门1月28日电(记者邬金夫、陈弘毅、李坤晋)十余万张照片,记录着王先艳与中华白海豚的不解之缘。

  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的眼中,中华白海豚是“家人一般的存在”。每个月,王先艳和同事都要乘坐小船,在厦门湾巡弋探访这些海洋中的“家人”,用近一周的时间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科研记录。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头名叫‘大白’的中华白海豚。我们出海经常能看到它,记录到它带着四个孩子出来‘遛弯’,可以说有丰富的带娃经验。”王先艳笑着说。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作为指标性物种,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情况反映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它们在厦门湾的碧波中度过一生,是这里真正的‘原住民’。”王先艳说。

  王先艳及其科研团队给每一头观测到的中华白海豚都建立了详细档案,记录着它们的活动轨迹,为开展相关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沿着海边散步时,曾多次看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每次看到这些‘海上精灵’,我都忍不住驻足欣赏它们的曼妙身影,感觉很奇妙。”

海报图片拍摄者:吴福星

  在多年以前,中华白海豚曾一度陷于濒临灭绝的处境。由于围海造田、海漂垃圾泛滥、渔业过度捕捞等问题,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在科研工作者的呼吁下,1997年,厦门市正式成立了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与其他保护区合并升级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 “原住民”,厦门市还对海洋工程建设做出严格规范,充分评估所建项目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并提出配套的保护措施,全程跟踪监测。

  “在海上施工时,我们会布置警戒船,如果在1千米的范围内发现中华白海豚,我们会立刻通知施工方暂停施工,等它们安全离开后再恢复施工。”厦门市资源规划局保护区事务中心副主任刘伟说。

海报图片拍摄者:吴福星

  除了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厦门还持续加强增殖放流工作,给中华白海豚补充更多“口粮”。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来已经投放了超过20亿尾海洋生物种苗,中华白海豚有了更丰富的食物补给。

  随着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豚在城中,城在海上”,是美丽厦门的生动写照。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说:“我们会继续努力,采取更多更完善的保护措施,让中华白海豚在厦门生活得更加‘舒适’,也让海边的美丽邂逅成为常态。”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