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九霄逐梦再问天——记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4/24 23:20: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九霄逐梦再问天——记神舟十八号航天员

字体:

  2024年2月1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进行太空自行车组装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新华社酒泉4月24日电 题:九霄逐梦再问天——记神舟十八号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

  4月24日,一个属于中国航天人的特殊节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个见证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辛历程的特殊地标。

  54年前的这一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这里发射升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54年后的这一天,全部由“80后”组成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在这里首次公开亮相——二度飞天的指令长叶光富和首次圆梦太空的航天员李聪、李广苏。

  2023年8月22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飞船轨道舱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九霄逐梦,英雄问天。

  4月25日,三名航天员将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接替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茫茫的西北戈壁将又一次见证中国航天的荣光时刻。

  叶光富:在春天归来,春天再出征

  2022年4月,他作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完成自己的首飞任务从天外载誉归来;

  2023年8月25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参加人船合练。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两年后的又一个4月,他作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指令长,将带着两名队友再度飞天。

  2024年1月15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左)和李广苏在进行出舱程序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在春天归来,又在春天出征。4月24日的记者见面会上,这位胸前飞行荣誉标上已有一颗星的“英雄航天员”,既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又坦言“这一次,身为指令长,压力更大,责任更重”。

  “飞天之路是一场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叶光富说。

  2023年11月30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在进行出舱活动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2021年10月16日,在成为航天员的第11年,叶光富飞天梦圆,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

  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太空的,还有活细胞。叶光富负责定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状态。

  2024年2月5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进行植物授粉操作。新华社发(徐部 摄)

  有一天,叶光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绿色的荧光背景衬托下,心肌细胞在收缩瞬间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一闪一闪的荧光点。这一现象让他激动不已,赶紧用相机记录下来。这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

  太空归来后,叶光富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会失重。”面对荣誉,他说,正是祖国和人民的托举,他才能梦圆太空。

  为此,他把成绩和荣誉全部归零,重新投入训练之中,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2023年12月7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右)和李聪在进行飞船模拟器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乘组三个人均为“80后”,都当过空军飞行员,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叶光富说,如今他们之间配合默契,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心领神会,可以用“丝滑”一词来评价。

  一次,他们在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舱内进行运动肺功能操作训练时,突然舱内响起报警声。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流程操作。而这原本是另一个乘组在进行特情训练,他们都下意识地参与进来了。

  2024年1月25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在进行设备操作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根据计划,他们将于4月25日晚飞向太空。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代表乘组表态:“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李聪:信之弥坚,行则愈远

  4月24日,李聪第一次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神情坚毅,目光锐利。

  “人如其名。”李聪的队友们在接受采访时,总是这样说。

  2024年3月22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穿着水下训练服准备入水。新华社发(徐部 摄)

  1989年10月,李聪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小村庄。为了让他和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原本务农的父母举家搬到矿区。

  中考那年,李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如果没有遇到空军来校招飞,他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种模样。

  2023年12月7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在进行飞船操作训练。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看到飞行员们驾驶战机翱翔天空”,李聪形容道,“那一刻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

  在空军航空大学的4年,李聪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然而,当李聪驾驶初教机第一次冲上云霄,满心期待拥抱蓝天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天翻地覆,“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濒死感涌上心头”。

  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不相信自己当不了飞行员。

  “追梦路上,纵然荆棘遍野,亦将坦然无惧。”李聪给了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第二次飞上天空,他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紧握操纵杆的那只手上,而是放眼眺望祖国的壮美河山,不适感无意间消失了。

  重获自信的他更加珍惜飞行机会。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时,李聪都是第一名。

  “看到电视机里航天员出征的新闻,我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有没有机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20年9月,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初选、复选、定选等层层考核,李聪成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2023年12月4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在进行转椅训练。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进步给了我机遇。”李聪说,自己是幸运的,随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载人飞行任务频次从以前的几年一次变成一年两次,“以前是人等任务,现在是任务等人”。

  任务等人,时间不等人。第三批航天员固然幸运,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竞争激烈的选拔。能踏上飞天之路的航天员,必定是优中选优。

  李聪拿下的“一只拦路虎”,是出舱活动水下训练。

  这项训练需要航天员穿着加压后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进行大量的上肢操作。有过几次训练后“手抖得夹不起来豆芽”的经历,李聪总结出了心得:“水下训练不能靠蛮力,要有适合自己的技巧。”

  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后,李聪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句话:“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广苏: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能够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莫大的幸福。”4月24日,在记者见面会上,李广苏谈及自己即将开始的首次飞天之路时这样说。

  1987年,李广苏出生在江苏沛县一个名叫王孟庄的小村庄,听着乡间的蝉鸣蛙叫慢慢长大。

  2024年1月29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在进行开关舱门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

  小学时,一天放学回家路上,他突然听见天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循声仰望,一架直升机“轰隆隆”地从头顶上空快速掠过。

  多年之后,已经驰骋天空多年、即将奔赴太空的李广苏,对新华社记者说,那一天,就是他飞天梦想的起点。

  高三那年,空军来学校招飞。经过几轮选拔,他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2006年夏天,19岁的李广苏背上行囊,告别家乡,走上自己的飞行之路。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那时已经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李广苏心想,为祖国出征太空是了不起的英雄壮举,值得去拼一把。

  2020年9月,李广苏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2023年6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参加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李广苏是文科生,对他来说,理工类课程如同“天书”,学起来非常吃力。他决定沉下心来,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小知识点,晚上12点前宿舍基本没熄过灯。

  “天上的事,是天大的事。”他说,“从迈入航天员大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向一个优秀航天员的标准去看齐,每一项学习训练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成绩离满分还有点差距,他就一边请教员给他加练,一边在公寓里桌面式模拟训练器上反复练习,详细记录成绩并分析每次训练结果,最终得到了满分成绩。

  2023年12月22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在进行环控生保设备操作训练。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在一个密闭房间里3天3夜不睡觉,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测评。李广苏要求自己一定要战胜困意,每次做测评都全神贯注,成绩也越来越好。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经全面考评,李广苏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我更期待7.9公里每秒的速度与激情,渴望感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但是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对即将开始的首次飞天之旅,李广苏充满了期待。(李国利、占康、黄一宸、刘艺、张瑞杰、高蕊)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