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啦!你的专属夏日食谱已送达_新华广播_新华网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721/97faa9d9d18a4888865a80181331dc67.mp3

三伏天来啦!你的专属夏日食谱已送达

2021-07-21 15:00:21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

  小时候听到老人们念叨时,尚且还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不过今年夏天各地飙升的高温还有时不时的暴雨预警,着实是让人感受到了“初伏”的威力。

  那到底什么是三伏呢?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个时节。“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故三伏时期的气候,不仅气温高,还兼具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特点。“六邪起于伏。”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三伏天闷热潮湿,此时人体内的元气不足,免疫力下降,便容易患上疾病。

  因此,如何调寒避暑、健康安稳地度过三伏天,就成为了百姓们自古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命题。

  《唐摭言》中提到“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这说的便是,早在隋唐时期,市集中就已经出现了卖冰的商人。《云仙杂记》也有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可见当时冰食之昂贵。彼时京城宴会里还流行过名为“酥山”的甜品。“酥”即为奶,置酥于冰山上食用,甜腻清凉,与现今的冰淇淋颇有几分相似。

  明朝时期,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避暑。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三伏避暑不仅仅只是饮食本身,它同样也是一种文化。在北方有着吃“伏羊”、“伏鸡”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伏天天气太过炎热,对于一些外出劳动的体力工作者来说,营养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地区过去也有“贴伏膘”的说法,也就是要伏天里要改善伙食的意思。

  同样,在江浙民间一直留存着喝“伏茶”的习俗。取夏枯草、淡竹叶、荷叶等煎汤代茶饮,有解暑、止渴的功效。彼时的码头边街道上,处处可见写着"免费供应伏茶"的小铺,淳朴善良的邻里民风便体现于此。

  时代在发展,清凉解热的手段自然也越来越多样。虽然今非昔比,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去回味留存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的味道。

  它可以是一碗简单的绿豆汤。用清水将绿豆淘净,注入清水,大火煮沸。不可久煮,约莫十分钟后盛出,这样熬出来的汤水,碧绿清澈生津止渴,夏日里让老人饮用是最好不过。

  它可以是一份精致的荞麦凉面。将煎熟的鸡胸肉和黄瓜切成细丝,捞出刚刚煮沸的荞麦面,放入少许生抽,香醋,白砂糖一起搅拌,最后撒上一小撮芝麻,再点缀两三片香菜,增添绿意。

  它也可以是一盘清淡的黄瓜炒豆腐。豆腐有素肉之美称,将嫩豆腐切成小块,热锅冷油煎至表皮微焦,然后倒入切好的黄瓜片爆炒少许,即可出锅装盘。根据口味的不同还可适量加入鸡蛋或火腿。

  它还可以,只是一块西瓜,一份原汁原味的甘甜。西瓜不仅水分多,营养也很丰富,含有蛋白质、糖、钙、磷、铁、钾、果糖、维生素A、维生素C,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说,西瓜就是最适合夏天的水果。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今天是2021年的7月21日,也是今年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在未来这段可预期的炎炎夏日里,忌长期暴晒下户外活动,过度贪凉;宜合理饮食,心平气和。

  最后,在这里祝福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清凉、愉快的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