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_新华广播_新华网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422/448a50cec7644c41b55a36a509b8e3ba.mp3

世界地球日: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021-04-22 15:28:32

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的淡水湖。新华网发 刘广生 摄

    地球本身的生命体征,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良好生存的前提。地球与其他生命体一样,都需要引力平衡、水循环平衡,以及碳排放和吸收等各种平衡。如果某些平衡被长期打破,人类拥抱地球的距离,就会持续拉大。霍金曾在牛津大学演讲说:“脆弱的地球无法支撑人类再生活1000年”。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蔡闻佳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接受新华网采访:“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th Boulding)在1966年曾经提出‘宇宙飞船经济学’的概念。他说我们应该把地球想象成一座飞船,而人类必须要合理地操纵这艘飞船,对其中的资源储备和环境条件倍加爱护,才能维持宇航员的生存。”

    我在北京没有稳定居所时,自嘲为“北漂”。宇航员就好比太空中的“宇宙漂”。鲍尔丁把人类比喻为宇航员,是提醒大家地球环境的脆弱。

    蔡闻佳接着说:“需要寻求更好的不牺牲资源和环境的办法,来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实现碳中和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清华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认为:“当前,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的碳排放,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海南三亚 海上朝霞。新华网发 刘广生 摄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这就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

    罗勇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缓、适应和地球工程。减缓气候变化,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或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为目的的人为干预活动。虽然自然系统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天然能力,但如果气候变化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自然系统就难于适应,就会造成灾难性和不可恢复的后果。这时,人类的主动适应干预,可以消除至少可以部分抵御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植树造林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增量,叫森林碳汇。经过认证符合标准的林业碳汇可以在国际和国内碳市场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更多地植树造林,不仅能在气候变化中赢得主动,还能换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李伟说:“中国北方的植树造林既能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也能固沙防风,是中国北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另外,植树造林能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生物多样性。”

山东长岛 海上晚霞。新华网发 刘广生 摄

    植树造林,是地球良性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不过,植树要讲科学。要知道当地种什么树环保,造林还要注意树种多样性。只有这样,森林才不易遭受病虫害,也才适合多种动物栖息。

    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张弛认为:“我们的地球密切依赖着生物多样性。这其中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导致部分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们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通过对23项指标进行逐年追踪,来监测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地球上如果只剩下人类,人类自然也无法独存。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多数人衣食无忧的今天,给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一条更好的生路,就是给人类子孙留下更好的活路。

   作者:新华网 刘君

           配音:新华网甘肃频道 郑琬

  终审:董博越

    一读:周雪晴

    校对:曹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