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读课文里的新华社名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新华广播_新华网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playType=2&src=https://vodpub2.v.news.cn/publish/yhaudio/20211114/d0825169-2b6b-4dd9-beeb-4a3f8c900b9a.mp3

和我一起读课文里的新华社名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021-11-15 10:01:03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篇由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发表于1958年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记》,曾于上世纪60年代入选中学语文课文。稿件中对英雄的崇敬,蕴含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细致刻画之中。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亲自执锨铲土,奠下纪念碑基石,并宣读了他起草的碑文:
毛泽东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以国之名的深切缅怀,至高无上的深情致敬。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历时近6年,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高达37.94米的纪念碑,共用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建成,其中包括最主要的约15米高的碑心石在内的花岗石材采自青岛浮山,汉白玉则来自北京房山。 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这些宝贵的文件笔迹,被收藏在中央档案馆内。   
中央档案馆保管部中央处副处长 陈亮
周恩来总理为了表示庄重,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特意专门抽出时间练习楷书,前后共写了四十余遍,最后选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幅。
今天,当我们凝望纪念碑碑座的汉白玉巨型浮雕,回首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的不朽征程,耳边仿佛依然能听见爱国志士们的振臂高呼。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到民族命运紧要关头,总有一代代前赴后继者慷慨激昂、力挽狂澜,以生命的芳华谱写气壮山河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烈士纪念日号角》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战火硝烟中,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  
和平年代里,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近400名党员、干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
2014年,9月30日被设为“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天安门广场都举行隆重的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都来到仪式现场,风雨无阻、不曾中断。
烈士纪念日第二天,就是国庆节。可以告慰英烈的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今天祖国山河的无限壮丽。
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人间。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