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作品应“沾泥土、带露珠”
2019年06月18日 09:41:0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当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期。出版界记录并展现了这一伟大事业进程及成果,让在脱贫攻坚时代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优秀图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以书为媒,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并参与其中,既是出版人的光荣责任,也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优秀脱贫攻坚相关图书的策划或出版人,请他们谈谈这些作品出版背后的故事。

    有点有面, 讲好扶贫大事

    当下众多出版单位纷纷聚焦脱贫攻坚题材领域,策划和出版了一系列题材丰富、有点有面的扶贫图书,通过论述摘编、文学作品、培训教材等形式呈现,其中既有扶贫政策的解读,也有扶贫成功案例的剖析;既有扶贫理论的探索,也有扶贫实践的归纳总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精辟阐释了当前及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对于广大脱贫攻坚干部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十讲》《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作为第二批全国扶贫教育培训教材,宗旨是“领会根本遵循,提升攻坚能力,呈现伟大实践”。其中,《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十讲》主要是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基本问题、基本政策进行阐释和解读,旨在为各地开展脱贫攻坚干部培训提供一本基础性教材;《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则立足脱贫攻坚新阶段,选择脱贫攻坚领域15篇研究成果编写成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典型模范和先进人物事迹,可以鼓舞和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助于坚定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脱贫攻坚先锋(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事迹)》,将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典型模范和先进人物事迹,以出版物形式记载下来,并通过这种形式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相较而言,文学作品聚焦脱贫攻坚领域则显得更为灵活、丰富,其中有聚焦扶贫案例剖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如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井冈山的答卷》、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等;有展现当下优秀扶贫干部忠诚奉献精神的长篇小说,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战国红》等;有书写扶贫经历、讲述其中感悟心得的文学作品,如藏区支教自传体小说《雪莲花》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健康扶贫之天使暖人间》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诗歌集《遇见红水河》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扶贫工作历程及成果,会更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图说怒江扶贫与跨越50年》,入选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该书以宋林武和宋媛父女两代扶贫人亲历者的视角,用600多幅照片、近40万字图文并茂地记述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从1968年至2018年的扶贫开发与社会巨变,成为中国创造人类减贫奇迹的生动记录。

    践行“四力”,与时代同行

    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看到王慧敏老师(笔名劳罕)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我们就约请其写一部同名报告文学作品,内容就是关于下姜村是如何脱贫奔小康,并带动周边村庄走向共同富裕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一书责任编辑余慧琴表示,她和她的同事都认为,这样的作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时间契机下,是非常有意义的。

    《战国红》责任编辑姚宏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战国红》是基于我们对新时代的关注、把握,由社里率先策划并联系作者进行创作。没有这个大的前提,这部《战国红》不可能出现在读者面前。”

    在姚宏越看来,当下的图书编辑要积极践行并提升“四力”,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与时代同行,编辑出版的作品才有人民,有感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既要见人之所见,也要见人之所未见。

    《雪莲花》以藏区支教扶贫题材的自传体小说形式出版,可谓是责任编辑陈彦瑾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编辑经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最初的小说稿并不是这个名字,也不是以扶贫为主题,主要是作为作者江觉迟10年前畅销书《酥油》的姊妹篇,讲述了其藏区支教生活经历。

    “读完《雪莲花》初稿后,我就在想,如何找到这部作品与今天读者的一种情绪共鸣?”陈彦瑾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对于这部作品的最初思考。在她看来,《雪莲花》和《酥油》虽然同样写支教,但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大时代中,什么是大时代?大时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其中最强烈的诉求之一,因此,扶贫才成为今天文学创作中体量最大的一种题材。”

    经过充分了解,陈彦瑾发现,江觉迟在藏区不但支教,还参与了当地政府开展的文化扶贫、产业扶贫,深入牧民家中做扶贫摸底排查工作,这方面有大量生动鲜活的故事,简直是一个未开掘的创作富矿。于是,陈彦瑾鼓励江觉迟对原稿做了大幅修改,补充了大量故事情节,修改了结构、线索以及一些人物。

    当江觉迟写出《一百岁都有吃的》《歌声多么动听》《山岩绝谷》等扶贫章节时,陈彦瑾感觉是那座“富矿”开始往外喷涌了。陈彦瑾说:“江觉迟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改稿,我们每天沟通,直到彼此都满意。最终呈现出来的文本,我觉得非常满意。”

    跳出俗套,去除浅表化概念化

    针对当下涌现出的众多扶贫题材作品,姚宏越表示,这是出版社的正常反应,“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扶贫上,这说明了扶贫确实是中国当下的重中之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越来越多角度不同、题材不同的扶贫作品走向市场,这其中难免有一些仓促而成、急功近利之作,如何做好这类图书的出版?出版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述了各自体会。

    在陈彦瑾看来,扶贫题材作品,既要跳出一般扶贫故事的俗套,更要跳出一般扶贫故事浅表化、概念化的窠臼,要“沾泥土、带露珠”,这就对创作者提出了高要求,要有经验积累、厚积薄发。陈彦瑾说:“精品图书应该是时代生活的晴雨表。在今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扶贫题材作品中,出版者有责任和义务,像淘金者一样,从脱贫攻坚这股时代洪流中,淘洗出真正能够以鲜活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写出这一时代的特征和社会情绪的精品之作。”

    姚宏越认为,一部优秀的扶贫题材作品,应是出版社策划选题和作者有感而发的重叠之作。“我们的创作与出版,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面对脱贫攻坚这一重要而宏大的时代命题,通过高质量的精品力作进行表现、反映和书写。”

    对于一些单位而言,做好扶贫题材图书也是其深耕主题出版的结果。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鲍洪俊在《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的研讨会上表示,出版界同仁对做好做精做强主题出版的使命担当达成了共识,《心无百姓莫为官》一书就是对这种共识的具体实践,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使命。(记者 李婧璇 王坤宁)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52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