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孔繁森的百姓情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回望过去的30年,无数援藏干部怀揣着对这片高原的爱与执着,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奉献的道路。他们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援藏干部前进的道路。他就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
孔繁森的教育情
孔繁森,自1979年首次踏上西藏起,便将自己的命运与阿里紧紧相连。1988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再次进藏,先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在任期间,孔繁森深知教育对于改变阿里地区落后面貌的重要性,他身体力行,深入基层。
-
在林芝海拔4000米的小学,看教育援藏开花结果
“大家看,淀粉遇碘变蓝……”在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的科学课上,岭南师范学院第15批援藏支教队成员涂建枝正用触摸屏教学一体机播放视频。
-
“援”梦高高原|一本好书:城市书房里的文化交融
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30年来,多地干部奔赴这里,在羌塘大地书写传奇,推动那曲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援”梦高高原|一次诊疗:跨越千里守护高原的“她”
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30年来,多地干部奔赴这里,在羌塘大地书写传奇,推动那曲实现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
“援”梦高高原|一所学校:牧区孩子们的教学“奇迹”
比高原更高,这就是“高高原”。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高高原”。 30年来,多地干部奔赴这里,在羌塘大地书写传奇,推动着那曲从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产业援藏助力西藏实现发展新跨越
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实施30周年,30年来,援藏工作持续以产业发展激活受援地的发展动力。
-
我来援藏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30年来,为了援藏事业,来自五湖四海的一个个“我”付出汗水、泪水乃至生命,雪域高原成为奉献的热土。
-
雪域高原上,援藏干部们的奋斗足迹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周年。30年来,广大援藏干部人才以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
-
一条哈达,跨越山海30年
30年来无数援藏干部以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一条条哈达跨越时间和山海,见证着每一个踏实坚定的脚印,一批批援藏干部接续奋斗,奋力谱写着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新华时评:海拔高境界更高
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奔赴高原、建设西藏。他们继承“老西藏精神”,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理想信念融入血脉,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并肩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实践。
-
情满雪域高原:国画成为她和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2023年,主动报名援藏的马潇雅如愿来到西藏,担任起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课程发展研究的工作。作为语文老师的她,想到了把自己的兴趣——国画带到课堂。
-
AIGC绘中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成就回顾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
-
新华时评丨对口援藏:改善民生 凝聚人心
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
创意海报|雪域地标见证援藏深情
在西藏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上,有一座座象征着希望与奋斗、奉献与担当的建筑。它们傲然挺立,讲述着全国各地援藏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见证着援藏工作者与当地群众团结携手的深厚情谊。
-
情满雪域高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医生邓绍晖2023年夏天进藏,短短一年的援藏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踏上回京之路之前,他给自己在西藏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手术。
-
情满雪域高原:海拔36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能种树吗?
地处狭长河谷地带的拉萨,曾经缺林少绿,这也符合王尚德的印象——海拔3000米以上就是高原草甸,不能种树。而作为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来到拉萨市林草局的王尚德,2022年来到这里时的首要任务就是种树。
-
在这里,大江南北的口音汇成一句“扎西德勒”
从豪爽东北到烟雨江南,从华北平原到闽粤大地,祖国各地操着大江南北口音的援藏干部们,肩负着共同的使命,齐聚在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同360余万高原儿女一道奋斗着。
-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填补当地250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据了解,“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于2015年8月启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对口支援省市组团选派医疗骨干,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个地市人民医院的建设,2021年又将组团受援范围拓展到13家重点县人民医院。目前,受援二级乙等及以上医院共计21家,覆盖阿里、那曲等偏远地区。
-
8年2100余人次“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赴藏对口帮扶
22日,记者在拉萨召开的“30年来援藏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启动“组团式”教育援藏以来,17个对口支援省市已累计派出2100余人次教育援藏人才以组团方式对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校。
-
30年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支援西藏建设
记者8月22日在拉萨召开的“30年来援藏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对口支援西藏30年来,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据介绍,目前援藏干部人才选派从主要选派党政干部发展为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人员性别、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
有一种教育连接,叫援藏30年
夏季的拉萨绿树掩映,风景如画。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教室内,悠扬的《长江之歌》音乐传出,40名西藏学生正在沉浸式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课。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的一个班级也在同步学习。距离3000多公里的两地学子,跨越千山万水,同上一堂课。
-
援藏医生的“传帮带”
2023年7月,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该医院超声科中心的医生徐钟慧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启援藏之旅。援藏期间,徐钟慧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她还带了几名当地徒弟,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水平和专业技能。跟徒弟们在一起,她总是有问必答,倾囊相授。
-
援藏医生的“师徒情谊”
张武、段颖骞、潘亚茹,这三位年轻医生是胡医生的“徒弟”。胡健卫的到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医学世界的大门。 除了医学上的交流,胡健卫和三位徒弟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援藏力量助高原农场焕新颜
西藏林芝,群山环绕,绿树葱茏,江水青碧……珠海与林芝米林相隔万里,却心手相连,林海情深。2022年6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抵达林芝米林,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
教育援藏“双师课堂”试点 京拉两地学生同上一节课
5月末,高原逐渐迎来温暖的夏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们也迎来了一节特殊的课程。“双师课堂”通过技术手段,让北京与拉萨两地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双方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讲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两地课堂不同的教学特色。
-
高原青柳见证援藏干部的接力奉献
30年前,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为西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